wls179085343
2009/8/4 16:50:37
春晚小品"不差钱"鬼使神差般的与上半年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运行特征相吻合。从年初超常规的票据融资到后来天量的银行信贷,泛滥的货币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质疑声中一骑绝尘。它将经济增速拉到了接近8的位置、让股市由熊转牛、把开发商从破产的边缘拯救出来---货币政策的威力真是令人折服,这似乎更鼓励着当今社会人们对钱的顶礼膜拜。
在天价"地王"频出、资产泡沫复起、通胀预期愈强的情况下,尽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调未变,但一年期央票的重启还是释放出了政策微调的信号。只不过这样的信号太过微弱,根本无法改变货币终将泛滥成灾的强烈预期。
当前的经济局面很像是通过制造货币洪水来托起搁浅在沙滩上的经济大船,当大船还没有完全托起,洪水已经开始淹浸到良田,于是又要寻找泄洪的途径。一方面,M2的增速与名义GDP的增速差额超过20个百分点,达到有此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最高峰;另一方面,通过启动央票发行、抬高正回购利率、加速大盘股IPO进程、收紧二套房贷政策来收回流动性、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可以预见,流动性的松紧之争将贯穿下半年经济运行始终,并最终决定着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走向。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紧缩政策的力度不大,投资者仍可以较为安全的享用泡沫带来的盛宴。
"不差钱"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房价升了、股市涨了、
GDP增速快了,好像一切恢复如初。但是总觉得还是出现了问题,因为比起光鲜的数据来,大多数人并没有觉得生活状况的改善,反倒是压力越来越大,也没有发现经济发展中有什么创新亮点,反倒是结构失衡愈演越烈。
那么,"不差钱"差什么?
差普惠与就业。尽管GDP"保八"几乎没有悬念,但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其实经济增速与就业的相关性并不大,通货膨胀率与就业率也不存在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正相关关系。在金融危机爆发前,GDP增长在10%以上的时候,大学生失业问题就已经相当严重。如今,"你被就业了吗"成了网络流行语折射出就业市场的窘况,当经济结构问题不解决,即使货币发行量再大、经济增速再快,依然会有更多的人因失业而绝望。
差公平与安定。每一次泡沫的泛起和破灭,都加剧着财富分化。投机客的胜利更反衬出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生活的人的失意。就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为摆脱经济低迷而疯狂放贷,结果造成恶性通胀,最终在"软着陆"的过程中,那些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奉献了一辈子的国企老职工下岗失业,在"大不了从头再来"的口号中独自吞咽苦果。如果货币价值总是剧烈波动,严重的通胀和通缩不断交替袭来,那么人们的不安定感会与日俱增。
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但是以滥发货币来刺激经济的结果除了能拿出一个表面上漂亮的数字外,其他三个目标都无法实现。也就是说,除了不差钱,什么都差。
"不差钱什么都差"的还有我们的人生,为了追逐金钱,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健康、友情、兴趣等那些美好的事物,钱成了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生存环境好坏由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多寡决定,经济资本包括货币、机器、资产等,社会资本涵盖互惠主义、信任感、集体文化等。个人和社会的真正财富在于如何达成内部的均衡并与外部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共同体,仅仅"不差钱"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