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now
2009/7/30 16:25:48
2009年上半年,A股市场在充裕流动性的推动下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反弹行情,沪深300指数涨幅为74.20%。随着反弹幅度加大和时间拉长,私募的表现逐步落后,与公募的差距明显加大。2009年上半年,公募股票型基金涨幅为47.38%,而私募基金仅为35%左右,业绩表现远不如大盘,也逊于公募股票型基金,近期更有加剧的态势。不过,在考虑了下跌段后,在近12月和近24月的表现中,私募相比大盘和公募还是明显胜出。
由于国内私募的运行时间不长,统计样本较小,国外的私募基金数据或许能给我们更多启示。以国际权威的对冲基金指数HFRI来看,在过去近20年中,当市场深幅下跌时对冲基金指数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抗跌性,特别明显的是在2001-2003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引起的暴跌中。而在上涨的年份里,尤其是在有超过10%的较大涨幅的年份里,对冲基金表现远不如指数。
不论从国外较长的经验数据来看,还是从国内较短的数据来看,私募基金在下跌时相对可以良好地控制亏损风险,但在上涨时动力不如公募,更比不上大盘。最明显的原因是,在中国,公募股票型基金一般至少要保持60%的股票仓位(国外通常更是高达90%以上),而私募产品在极端看空市场时可以空仓,在下跌市中私募更有机会控制亏损。另外,由于私募的盈利模式一般是依靠对新高部分提取业绩报酬费,对亏损的控制更为严格,操作上本身就会偏向谨慎,尤其是在上涨后期,他们往往较早下撤仓位。
有9只私募今年以来跑赢市场,且近12月胜出指数20个百分点,它们是:景良能量,美联融通、新价值2、瑞象丰年、君丰、睿信2、3、4、尚诚。从这些产品的净值走势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多是在市场下跌时期损失较重,平均的跌幅在40%~50%,有的甚至达到60%以上,但在反弹阶段净值能迅速回升。但截至6月底,仅景良能量、新价值2、尚诚3只产品弹回到了面值之上。
并非所有私募都如此出色,事实上,有些私募的净值在2008年随市场一路下跌之后就横躺在底部附近。对于这类上半年基本无收益的私募"植物人",投资者应提高警惕,以免付出过高的机会成本。
6月份运行满3个月的私募基金共179只,其中运行满一年的有140只,占到全部比例的78.21%。在沪深300指数重上3000点后,投资者可主要关注那些跑得不快,但下行亏损控制严格、去年跌幅没有超过30%的私募基金。毕竟,做长期投资,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如欲投资私募基金,还应仔细考察私募基金公司平台、管理和投资团队、投研理念和风格、风控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