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动荡起伏的2008年后,回首银行理财市场,让投资者最为痛心疾首的就是各大银行争先恐后推出的不同类型结构性理财产品。曾被投资者寄予无限希望的它们,带给人的非但不是预期的高收益,反而出现了大面积的零收益或负收益。近期,随着股市和原油价格持续反弹,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新一轮发行高潮。我们该何去何从?是不是因为昨日的表现就全面否定结构性理财产品呢?抑或对于这种投资单纯就抱着赌一赌的心态?我们不妨先尝试着了解一下结构性理财产品。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固定收益产品的一个特殊种类。它将固定收益产品(通常是定息债券)与金融衍生交易(如远期、期权、掉期等)做一定比例的组合配置,通过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小部分资金进行衍生品投资,从而实现了在保本或部分保本的目标下博取可能的高收益。简单来说,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是在兼顾了一定的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获取超额回报的产品组合。其获取收益的核心部分就在于配置的衍生交易品部分,这个部分投资杠杆性较高,虽然其占到产品的比例较少,但是由于其数倍或数十倍的放大效应,投资成功后带来的收益是可以大幅提高整个产品组合的整体收益的,如果投资失败投资者也就是只有接受保本或者部分保本的事实了。
从优点看,结构性投资高度灵活,并可以构造出各种特性,帮助投资者实现特定的投资目标,从其对市场的判断和展望中获取收益;也通过金融工程技术,可以降低与传统投资相关的某些风险。同时,结构性投资还能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例如,可以为保守的投资者实现到期本金保障,也可以帮助投资者低成本地投资一些特定的标的物,如商品期货等。目前在国内,海外金融投资的渠道比较有限,国内投资者直接投资海外股票、债券、商品、基金等仍受到诸多限制,而结构性投资正可以弥补该缺口,为国内投资者参与海外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多有效渠道。
既然结构性理财产品有着诸多优点,那为什么在前段时间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呢?是产品本身的问题么?让我们细细分析。
产品推出时机不佳
近期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大多集中在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发行。当时国际、国内基本都是看多。特别是在2007年下半年,在当时全民投资热情高涨的阶段,貌似投资任何产品,任何市场都是可以获得可观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持续热销,特别是与股票、基金、大宗商品指数为投资标的的结构性产品比比皆是,而且从产品设计上绝大多数都是单方面看多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设计背景和投资方向决定了投资标的只能上涨不能下跌甚至不能盘整。由于产品的时机并不是最优的,所以这类产品的实际表现并不好,在全球的经济出现了大幅波动后,投资标的价格出现了大幅滑落,这类产品基本上全军覆没。
缺少最低收益保证
结构产品的投资其本质上就是一个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组合。往往投资这类产品的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承受度相对不高,其投资目的也是在保证本金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去获得较高收益。但是以往产品设计在保本率上还是以零收益作为设计机理。这也造成了该类产品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可能--大面积的零收益或负收益会造成投资者对于这类产品的不信任。
为此,在保本率设计上应更人性化,以客户的需求为设计前提。近期推出的产品就多了对于保本和收益的保障条款,不但有100%的设计,在收益率上更是加上了最低收益率。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属于舶来品,在国内设计发行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国内投资者的投资习惯和风险偏好,不能完全照搬外国模式。
期限单一,赎回条款不够重视
现有的结构理财产品中,大多数投资期限在一年到一年半之间。这种投资期限的设计就无法通过时间来平滑掉部分风险。投资过程具有周期性,投资者可以通过对于大周期的把握来控制风险。
如果推出产品时机已处于投资标的上涨过程中,预测未来何时会到达到顶部是很难的,可能是下个季度也可能是半年后。利用投资期限和投资周期的关系可以一定程度上平滑相关风险。如果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合理加入赎回条款,投资者也不会因为对于流动性缺失而产生过多的顾虑。好的投资环境可以使投资行为兼顾银行和投资者双方利益,更加人性化。不过,赎回条款的加入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赎回费或平仓费,只要设定合理,银行和投资者应该都可以接受。
了解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优缺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投资结构性理财产品,都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看清类型:从收益角度来看,一般可分为固定收益型和浮动收益型,固定收益型产品因为设有既定的到期收益,相对来说收益稳健,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偏低的投资者;此外,从本金保证程度来看,可分为到期保本型和非到期保本型,投资者若持有该产品到期前者可以保证,最差情况下,仍能取回100%投资本金,风险较后者小;就后者而言,目前国内市场上以95%或90%到期保本产品较为多见。
看清标的:当前,在银行发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区间累计型和直接挂钩利率的产品比较多,挂钩能源、贵金属、指数基金价格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也有所增加。比较新颖的还有另类投资工具,如挂钩对冲基金、私募股权,还有市场中立策略等。投资者可通过选择不同挂钩标的为自身做一些简单的资产配置。如投资者已在股市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在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就可挑选其他的资产类别,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此外,挂钩标的为股票、基金、指数或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多为高风险投资,银行可能将其设计为保本浮动收益型或者部分保本型产品,但投资者需要识别其中蕴藏的风险,看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实现盈利。
看是否允许提前赎回: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期限普遍较长,一些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不允许提前赎回,一些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虽然能够提前赎回,但只能在特定时间赎回,且需要支付赎回费用。此外,尽管有的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有保本条款,但其前提是产品必须到期,投资者提前赎回就有可能亏损本金。
看清产品风险:通常在所购买产品的合同上都会详细列明该产品所涉及的风险,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以保障自身权益,如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对于跨币种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者应警惕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