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snow
2009/7/19 23:32:51
宏观经济走强,让指数基金的业绩节节高升。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今年初至7月中旬,指数基金的平均收益率达到83.54%,而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收益率不过62.23%,被远远甩在后头。再从募集规模来看,前不久汇添富上证指数基金首募91亿份;华夏沪深300指数基金三天募集300亿元左右。下周,工银瑞信上证央企ETF基金又进入募集期。不论是业绩表现还是基金募集规模,指数基金都成为今年以来的明星。那么,面对高涨的股指,指数基金的投资如何取舍?眼下入场还能不能赶上这轮行情?
指数基金强势环境收益突出
在成熟资本市场的投资人中,有一个基本共识:连续5年跑赢指数,它就是传奇。看起来,个股的爆发力远比大盘强,但事实说明通过个股的选择战胜指数,在长期来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A股市场还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环境,理论上主动型基金应该比被动型基金更有优势,但是实际上要战胜指数基金,还是非常困难。因为主动投资的基金对市场热点的把握很难做到次次准确,反而是以指数为投资标的的被动型基金更具优势。
从历史成绩来看,国内2007年出现的大牛行情中只有9只基金跑赢指数。在所有300多只基金里,比例不到3%。如果要统计出基金诞生10年来连续战胜指数者,几乎没有。相对而言,指数型基金是严密跟踪指数,获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较大。
回过头看,2006年国内指数基金以平均122.01%的年累计净值增长率成为最赚钱的基金品种,高于同期开放式股票型基金120.27%的平均净值增长率。2007年上半年,指数基金继续以平均73.35%的收益率领先于主动型股票基金65.72%的平均收益率。进入2009年指数型基金给投资者带来财富盛宴。不仅如此,在2006年以来出现的各阶段性上涨行情中指数基金也多是涨幅居前,相比之下指数基金收益率"赚了指数也赚了钱",而一些主动型基金并没有跟上大盘步伐,净值增长缓慢。
指数基金适合高风险投资者
指数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股票基金,以模拟标的指数走势来获取与指数相同的收益。这意味着指数基金和标的指数有着类似的高风险高收益。而实际投资中,指数基金的高仓位也使得这一产品特性更加突出。这一特性决定了指数基金特殊的适应性,一看市场适应性,二看投资对象的适应性。
指数基金是反弹市场的业绩明星,也是熊市里的悲情英雄。这都是由其高仓位高风险决定的,反弹和市场上涨阶段指数基金可以最大程度地分享牛市收益,是指数基金获取较好收益的法宝;熊市情况下,指数基金缺乏相应的主动风险控制机制,高仓位成为亏损的罪魁祸首。前者如2007年的大牛市、2009年以来的反弹市场,后者如2008年的大熊市。这就是市场的适应性。
同时,还要关注投资者的适应性,也就是说,指数基金仅适合于高风险投资者、能充分把握市场变化的短线投资者、投资期足够长的长期投资者。从风险收益对比关系来看,投资者必须与指数基金的风险系数相配比,必须和投资者的投资目的相结合。从短线来看,指数基金随着市场行情快速变化以及其高度的流动性,都是很好的短线投资产品,但是这需要投资者有足够的时间,并具有较高的投资能力才能获益;从长期来看,在足够长的时间(10年甚至更长)内,指数基金能跑赢市场,是最好的长期趋势投资产品之一。管理透明、低成本、高收益是指数基金在长期发展中展现出来的优势和特征。以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为例,美国道琼斯指数从1979年5月16日828.5点到2009年7月16日的8711点,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率接近8%。
指数基金的特性决定了其两面性,既可作为反弹市场的高效产品来配置,也可以在市场周期底部进行长期战略型配置。
正方:现在是指数黄金投资期
理论上,指数基金的最佳投资期是从市场大周期的底部开始,到牛市的高点结束。但在实际操作中,最佳投资区间的判断很难精确,也不主张投资者过多地采取短线操作的方式,这毕竟不适合大多数投资经验和技巧相对不足的投资者。但是,在市场相对低位的长期战略配置却是大多数投资者更为适合的投资方式。德圣基金投研团队认为:在经历过2008年的大熊市之后,今年以来,指数基金迎来了较佳的市场环境和投资机会,指数基金的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来临。
从当前市场变化来看,短线有调整需求,而市场整体估值合理。在经历过2008年的大熊之后,A股的估值泡沫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在今年以来的强势反弹后,市场的估值较低点逐步提高。相较而言,当前的估值虽然短线有一定的风险,但是沪深两市平均30倍的市盈率还是处于相对合理区间。A股往往过度反应了市场的信息,如2000点下的非理性杀跌,以及四万亿刺激计划之后的虚高上涨,而中长期市场还是会遵循基本面。
其次,熊转牛的市场指数基金的投资效率逐步提高。2007年调整以来的市场底部已经可以确认。随着宏观经济面的好转,市场未来中长期的投资价值凸显,适时地增加指数基金可以提高投资效率。
在政策支撑下,系统性风险得到充分的释放和降低。指数基金具有高风险的特性,这种高风险除了基金本身的高仓位带来的市场风险外,最重要的是对系统性风险的敏感。在系统性风险降低、基本面趋于稳定向上走势的条件下,指数基金的投资风险就会很大程度上降低。
总体而言,无论从市场面、基本面、政策面来看,目前市场中长期的投资价值都十分突出。而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指数基金的产品优势也逐渐突出。在投资组合中适当增加指数基金的投资比重也成为提高组合效率的最佳方式。
反方:指数基金疲态已现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大盘指数点位较前期最低点已有1500多点涨幅,从近期的一些数据对比来看,指数基金已经随着指数的上涨乏力而升势不如从前,而主动管理型的基金则逐渐显示出了强劲的实力。
据晨星截止到7月16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总回报率排名前20的基金中,指数基金占据11个席位,其中风头最劲的易方达深证100 ETF以99.60%的回报率排名榜首。在最近三个月股票型基金排行榜前20位中,指数基金占据6个席位,分别是华夏上证50 ETF,易方达上证50 ETF,易方达深证100 ETF等。而如果查询最近一个月回报率排名前20的基金中,指数型基金仅占2席,分别是友邦华泰上证红利ETF、易方达深证100 ETF。不难发现,尽管指数型基金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业绩增长态势,但是随着统计时间越近,指数基金的表现逐渐不如上半年强势。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随着股指的逐渐攀升,下半年指数上升的空间不如上半年大,这将制约指数型基金延续上半年的辉煌。这一观点,应该引起投资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