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与机遇总是并存。虽然前辈们仍是社会财富和权力的中流砥柱,但是作为变革的两代人,70后和80后正处在人生的上升道。社会的变革和波动更像一眼火山涌泉,在灼人的热气下更多是晶莹的机遇。财富如同时代变革带来的衍生品,存量的多少更多取决于个人选择和时间积累。成熟在前方、财富也不远,而精彩就在当前。面对财富路上的一个个必答题,变革的两代潇洒的回答--"天生我材必有用"。
第一章: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从1978年开始。这段时间正是70后和80后踏上教育之路的关键时刻。从喊着向赖宁同学学习到喊小学减负;从义务教育到每年上涨的"中学择校费";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变成"小本";大学教育从"上不了"到"上不起"。
收获:
1 三力。
承压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中国典型的应试教育无形中锻炼了人们应对压力的韧性。这两代人走进大学时才发现,自学成才原来只是一种大学常态。经济环境在变革,教育环境也在变,让这两代人从校园中就认识到"适应能力=生存"。
2 大学文凭。
就业的敲门砖,仅仅是用来敲门。
随着扩招,大学文凭从稀缺资源逐渐变成一种普及。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尽管含金量不同,大学文凭总会在就业中起到关键作用。从另一个层面说,这一页薄纸就是财富人生的大幕,拉开,一切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就业
1993年,开始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双向选择的优势尚未彻底展现,大学扩招带来的压力却浮上水面。
收获:
1 核心竞争力。
为了免于"毕业就失业"的结局,青年人从大学开始就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核心竞争力--继续深造、热衷考证、玩转英语和积极实习。很多人虽未上岗,其综合素质已经有大幅提高。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含金量继而决定了工资单的长度。
2 挤出来的中国创业一代。
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创业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拥挤的就业市场和格子间,无法承担所有的劳动力。"时势造就英雄",创业者从先驱变成了自己,创业从不务正业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个人价值体现,更代表了财富和荣誉。
第三章:婚姻
在中国大城市拼搏的70、80后们深刻地了解"想说爱你不容易"的道理。人们走向它的步伐出现了迟疑--没房又没车。青年一代爱大都市,但是她并不爱所有人。高房价令人望尘莫及,高水平的子女生养成本从侧面推动了大都市晚婚、晚育政策的实施。
收获:
1 房贷,个人信用的价格。
房奴是"卑贱"的,但仍有人前仆后继。父母支援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父母笑了,孩子不再漂泊;房地产开发商笑了,他赢了现金;银行笑了,指标完成了;老板也笑了,以后加班没人敢吭声了;房奴自己笑了,这是温暖的负担,有家了,有了奔头。
2 投资理财,钱的魔术。
如何让"钱生钱"变成现实?投资收益在牛市和熊市中颠簸,年轻的投资者这才幡然醒悟,投资不是投机。了解自身需求,制定规划才是个人财务健康的第一步。钱,仍旧是需要用双手挣出来的。理财是规划、是保值是长久受益,唯独不是"一夜暴富"。
第四章:养老
当上班族们看到养老账户里近乎可怜的数目,养老已经不是明天的事情。在我国养老制度改革中遗留下巨大的统筹缺口。今天投入的养老金,恐怕已经变成隔壁大妈下个月的大米钱。人口在减少,第二次人口红利尚待确定。当自己老去时,谁来供养自己?
收获:
1 珍视健康。
谁可以毫无怨言的为自己负责,唯有自己。今天的青年人更加懂得独立的意义。父母、子女、国家都不如自己的双手更加值得信赖。摆脱养老噩梦的最好办法是延年益寿,保持自身创造价值能力。勤奋,不仅仅是一种美德,也会"事出有因"。
2 养老投资。
国家不是千手观音,无法顾及每个人。既然正当时,不如趁自己"能挣"的时候更加"会花"。通过基金投资等方式为几十年后的自己多留一条保障线。国内养老现状如同一个明晃晃的困局,若不是视野看得远,步伐变得快,一脚踏进老年就不能回头。
结语
人生不能单纯以物质衡量。时代烙印下的"衍生财富"也不都是可以计算的价值。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冥冥的推力,帮助人们面对现实。面对躲不过去的岔路口时,任何选择都会是一个给你带来收获的选项。只不过有时是快乐,有时是遗憾。所以,变革不可逆转,选择无法躲避,只能看自己如何选择。这样说来,变革的两代人最大的财富就是有一个相对自由的选择机会。历史的车轮不能抵抗,但是时代还是留给青年人一定的自由--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