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9/7/15 15:09:36
7月8日,经过一个多月的热议,银监会正式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此《通知》出台的目的是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调整银行理财业务的定位,确立银行理财业务的原则。近年来,银行理财业务经历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市场和体制等因素,导致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不少负面信息,监管层对出现的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通知》在理财产品投资管理原则、投资管理方式以及理财资金的投资领域等多方面进行了规范。
在正式发布前,《通知》征求意见中的相关内容已在市场流传。如"银行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股票、基金、未上市企业股权、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的规定早已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热议。不过从《通知》具体内容来看,与此前媒体报道的征求意见相比有许多重大改变,特别是在业内引起争议的内容,在最终发布的《通知》中大多都进行了更为合理或更为弹性化的处理。这一方面表明,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市场的态度依然是以扶持和呵护为主,另一方面说明监管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时,更加关注业界的声音和诉求,未来银行理财市场的监管可能会更多地建立在监管部门与业界充分沟通与对话的基础上。
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张星认为,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改动最大的一条是第九条关于将保本类理财产品纳入表内监管的规定,原先严厉的规定现在已成为原则性的条文。《通知》第九条对理财资金是否纳入资产负债表内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商业银行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的性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适宜的会计核算和税务处理方法"。而《通知》中则明确了相应的会计准则,商业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及其他相关规定,对理财资金所投资的资产逐项进行认定,将不符合转移标准的理财资金所投资的资产纳入表内核算,并按照自有同类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管理,对资产方按相应的权重计算风险资产,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这一原则性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操作性。
对此,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保本类产品绝大多数已纳入表内,由于保本类产品今年来占据市场份额较大,规定对产品影响不大。这项规定对风险较高、甚至超过监管指导范围的信贷类产品也具有约束作用。
另据记者了解,尽管这条规定出台的必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从操作性上看,有一定的实施难度。一方面,《通知》中并未具体提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另外,"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中"必要"如何定义,其尺度也难以把握。
从近期监管部门出台的关于银行理财业务报告管理规范和关于银行理财业务投资管理规范的举措及其具体条文来看,下半年银行理财监管将会更为细化和有针对性,但不会是单纯的严格和刚性。这一点从《通知》中可以很清楚地体现。从《通知》中的相关条文及发布《通知》这一行为本身来看,至少可以表明:首先,监管部门并没有以前段时间银行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否定发展银行理财业务的战略意义,更没有因此改变银行理财本身的业务属性。其次,《通知》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管理活动,并不是单纯限制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和范围,而是首先强调银行理财业务投资管理中的客户区分、信息披露、前中后台分离等关键环节,这说明监管部门在有意识地引导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时要更加重视流程控制,以相对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来产出非标准化的理财产品和服务,这是从产品监管向服务监管迈进的一个可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