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表现得气势如虹,这得益于股市在这6个多月来的反弹效应。相比之下,债券型基金却表现得逊色许多,
6月以来至中旬已有三只债券基金募集成立,可谓打响了头炮,分别是建信收益增强债券、博时信用债券、富国优化债券,一时之间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之势。可见各家基金公司已纷纷瞄准了这块洼地,一场针对债券基金的市场份额之战即将拉开序幕。
值得注意的是,博时信用债券在其招募说明书中对投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对债券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对投资级别以上的信用债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债券资产的80%。"不难发现博时信用债是以信用债作为产品的卖点,来吸引眼球。无独有偶,工银瑞信也在2008年4月发行了一只信用添利债券基金,也强调了信用债的概念,以此作为产品营销的噱头。
信用债的风险收益特征
信用债究竟为何物?也许还并不为投资者所熟悉。信用债,即不以公司任何资产作为担保的债券,属于无担保债券,包括公司债、企业债。而它作为一种投资标,其收益与风险该如何看待?
我们知道公司债票面利率通常高于其他的债券品种是其最吸引投资者的地方,不过相比国债和央票等固定收益品种,其违约风险不可忽视,如果投资者有能力进行单个公司的信用状况分析,就有可能找到一些对风险错误定价的投资机会。比如通过研究发现部分产品具有较高的收益率,而风险明显偏小,投资其中便可获得超额收益,这也是专业的基金管理人的价值所在。
与其他债券品种类似的是,信用债也同样面临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再投资风险,回收性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但公司债的风险高于国债,与一定要有项目作为发债依据的企业债相比,风险也相对较高,主要体现在信用风险是信用债的最主要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发行债券的公司不能按时支付债券利息或偿还本金,而给债券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从国外债券投资的实践来看,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机构在债券投资上损失巨大,信用风险再次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的首要关注目标。在国内, 2007年底,银监会要求银行退出债券担保市场,停止对以项目债为主的企业债进行担保,对公司债券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也不再进行担保,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以其自身信用来发行企业债券。因此,长远方面,国内债券市场投资在信用风险评级上面临全新的考验。以公司债为例,一旦公司财务经营出现问题无法偿付时,投资者将面临亏损。在近期参与信用债投资的债券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投资者可以仔细阅读公司如何进行信用债风险控制,而主要投资于高信用等级债券是基金经理比较一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