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啃书圈〗 → 论人性本惡.
查看完整版本:论人性本惡.
2009/7/6 22:49:52

耳熟能详的一句,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大多数人对人性本善的最初认识.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孟子继孔丘的"人性本善"做了进一步的升华.
    "人皆有之"是否说明人的出生都有仁义懂礼的君子?
    几十年之后的荀子提出了"性惡论",这也是我所赞同的,"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也."荀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能"化性起伪"从而使人格提高.
    善恶论争论了上千年.
    近年德国科学家对婴儿进行了研究,发现仅十八个月的孩子也有助人为乐的品质,由此得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我却不认为这个研究有很大说服力.
    观察过很多的孩子,也包括我自己.自私自利,爱出风头仿佛是我们的天性,我本不愿承认,也不愿面对.
    我想没有一个家长教育孩子"不要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吧,家长们总是说:要懂得分享,可是即使如此,孩子们就算要被家长们责骂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大方的送人,即使那些东西自己不怎么喜欢,也许我观察的人还不够多,但至少我见过的孩子是如此.
    再长大一些,当发现"礼让"可以换取他人的赞美,甚至奖励的时候,孩子们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伪装",再不断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伪装的性质不同,于是有了君子与小人之分.一些人,不断加深自己面具的厚度,于是成为了小人;另一些人再这伪装过程中有了正误之分,通过各种教化,一心向善,这是君子.
    "性是惡的,伪是善的"..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