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weik88
2009/7/6 17:54:46
3000点关口 银行得禁令
上周三,A股终于冲破3000点这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在人们的投资热情再次被赚钱效应点燃之时,监管部门的一纸"禁令",将理财产品与已有些"高危"的股市隔离开。此前也有不少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过程中并不十分清楚银行理财产品与股票挂钩就可能会遭受损失,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在遭遇巨亏后表示难以接受。此后监管部门也一再要求银行充分向投资者警示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上周,多家商业银行接到了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此稿对银行理财产品做出了几项近乎"苛刻"的规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禁止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资在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或基金,并禁止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等。
而在风险防范方面,此《意见稿》给了商业银行一个新身份,商业银行将不再仅是坐收管理费或者佣金的第三方,而是一定程度上的风险共担者。尤其是在发售保本型理财产品时,银行应将理财资金及投资的资产纳入银行表内核算管理,并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这一规定,将银行所有存在风险的理财业务都纳入了监管范畴。业内人士指出,在某种程度上,监管方也意在通过这一方式,对于此前银行的另一部分"隐形"信贷资金流向进行监控。
分析人士指出,《意见稿》的出台对于工行、建行等国有股份制银行而言影响不大,因为这类银行在设置理财产品时本身就不直接投资于二级市场,而是通过设立第三方信托,委托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间接进行运作,或通过打新股产品直接投资一级市场,而《意见稿》并没有限制银行打新股产品的发行。他认为,受《意见稿》影响较大的将会是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理财产品设置相对更加灵活的银行。
银行理财频遭熊市连累
据统计,在去年到期的零收益和负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中,挂钩投资股票的数量占七成左右,监管部门对银行资金流入股市一直严加防范。银监会出台《意见稿》主要是从风险角度出发,由于资本市场往往波动较大,银行在债券和信贷理财上的风险较低,而与股票和基金挂钩的投资风险较高。有多家银行表示,目前已开始调整投资方向,推出的稳健理财计划主要投资金融同业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优质信贷资产投资和优质信托贷款投资、信托计划优先收益权等固定收益产品。
从2006年开始,银行开始借道信托发行PE(私募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其大体形式为,银行组织自有高端客户购买,委托信托公司担任投资机构,私募基金作为投资顾问。这类产品大都安排有回购条款,即便PE投资的企业未能达成上市目标,其也会以较高的利率回报投资者。不过,一旦发生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破产的情况,投资者就将面临血本无归的境地。
2007年,银行频频发售涉股理财产品,动辄20%以上的年收益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追捧。去年股市由牛转熊,一些涉股类理财产品不仅难获收益,甚至亏了部分本金,此类产品一度销声匿迹。今年以来,随着股市转暖,银行涉股理财产品再次崭露头角,但数量和收益已明显不及2007年。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有90款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收益、负收益。
中国社科院理财产品中心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产品的最高到期收益率为30%,最低到期收益率为-45.92%,最佳表现产品和最差表现产品均隶属于股票类产品。
在众多投资者的心目中,银行理财产品往往意味着安全、稳健,而牛市转熊后,大批理财产品不断曝出零收益、负收益等问题。民生证券分析师张志民认为,银监会此时发布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通知,多少有一些吸取银行理财产品巨亏教训的成分。毕竟银行客户追求的是相当安全稳定的收益,而不是追求高风险收益。
但也有专家认为,虽然不能直接投资于股市,银行仍可"借道"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打包成信托产品来间接炒股。而且,此通知并未限制面向打新股及面向海外股市的QDII产品,银行也仍可代销信托公司的类似产品。
此外,最近两年,银行热发的打新股理财产品,也并未随着IPO的重启而升温,各银行对于打新股的热情并不高。招行工作人员指出,这主要是由于证监委对基金申购作出了新规定。此外,新股发行价格偏高,一二级市场的差价也没有以前那么大,加上打新股产品收益在牛市之后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打新股产品并没有回暖的迹象。
无固定期限理财兴起
随着高风险理财产品淡出,无固定期限的稳健银行理财产品开始进入投资者视线。"无固定期限",就是指理财产品发行后一直运行,没有固定的投资期限,投资者愿意的话可以一直持有,并在规定的开放日进行申购或赎回。
无固定期限产品多投资于国内银行间市场信用级别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金融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公司债等债券,及新股申购、证券投资基金、信贷资产和银行存款等其它工具,其风险程度较低,这些投资领域中有很多可以进行滚动投资。
据了解,无固定期限产品用来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高流动性,虽然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但也不是全部免费。部分银行还对此类产品设置了认购和赎回费用,费用大概为资金的0.5%-1.5%。而且部分产品还对赎回设置了限制,比如持有没有达到规定的期限,银行会收取一定比例的赎回费用,费用根据持有的期限而调整,大概为1%-2%。如持有份额在1年以内,按赎回资金的2%收取;1年至2年(含)以内的,按1.5%收取;2年至5年(含)以内的,按1%收取。据悉,工行和招行的此类理财产品都没有认购、申购、赎回费用。
理财专家也提醒投资者,投资者购买无固定期限的理财产品,需要关注费用结构,尤其是投资方向参与打新股时,要考虑IPO节奏。如果新股发行步伐加快,资金的回转将会较为频繁。
回归银行理财"稳健"本质
股票类产品纠纷不断,加上监管部门对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严格控制,成为监管部门出台新规的动机。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可能受到严格限制,银行的相关业务会受到影响。一家股份制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表示,新规实施后,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炒股、进行PE投资和参与定向增发等,银行会失去一部分希望借助银行渠道投资资本市场的客户。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范围的限制,实质上在帮助银行理财回归"稳健"的本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于银监会的新规颇为认同:"很多投资者很相信银行,以为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就像存款一样没有风险,这容易给人误导。"他认为,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尚未成熟之时,银行理财产品应该走保守的路线。
民生证券分析师张志民对此也表示,低风险应该是银行客户的共同偏好,如果他们希望投资高风险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基金等渠道实现。
除了无法投资于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和基金,新的《意见稿》还明令禁止不得投资未上市企业的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交易的股份。这对于曾经风光一时的股权类投资产品,也是当头棒喝。
一位银行资深人士表示,这些新的规定,可以视作是监管部门对投资者明确"分级"的推进。银行理财应该为最保守、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的客户服务,而基金、券商理财及信托理财可以服务于追求更高风险和更高收益的投资者。
不过,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了不同观点,相对于已经拥有强大资本市场、创新过度、需要加强监管的美国,中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全,创新不足、过度监管和监管不足并存,更需要放松管制、推动市场化改革。
防止推高资产价格带来泡沫
今年以来,持续走高的信贷投放让更多的专家担心资本泡沫的产生。业内专家表示,监管层下发此通知也有可能为了防范银行理财资金流入股市与楼市,推高资产价格。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快速增长的大量资金在金融体系里自我循环,容易提高股价,也在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中国已经出现新的资产价格泡沫苗头。
近几个月来,不少房地产企业正通过股权投资信托型理财产品的方式来吸收资金。而根据这份《意见稿》,"严禁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这一规定,等于切断了部分房地产企业一条重要的资金来源途径。因此,加强银行理财市场的安全性,银监会将重点落在了保本型理财产品上。
建行私人银行部胡晓燕表示,银监会出台新规目的是规范银行理财产品,保护大众投资者和散户利益。银监会对于私募股权投资的规定,可能主要是担心非上市股权投资风险太大等问题。银监会允许银行理财资金打新股,但这类"打新"理财产品界定非常明确,而且只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少数。胡晓燕认为,银监会出台银行理财产品的行业规范,对追求稳定收益的VIP客户没有实质影响;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并不太多,相关规定对A股走势不会有太大影响。
近来,银行理财产品负收益、零收益风波不断,使规模达到3.7万亿的银行业形象为此受损,这也让严格监管变得迫切起来。上周,银监会向各家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投资于在A股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或基金,也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这一规定,把银行的理财产品和在上涨的A股隔离开来。这是近年来对银行理财产品领域影响最大的"禁令"。刚刚随着股指上冲3000点而回暖的银行理财产品,将面临一场重要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