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09/7/4 8:43:50
随着大盘屡创新高,指数基金的发行也迎来黄金期。比如,7月1日正式成立的汇添富上证综合指数基金,其首发募集金额居然超过了90亿元。用业界的话说,该基金一举刷新了两项纪录:一是成为了今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开放式基金;二是成为了国内第一只跟踪上证综合指数的基金。
而此时,已有工银瑞信沪深300、南方沪深300、鹏华沪深300等三只指数基金入市。基金市场的"利好"与大盘遥相呼应。紧接着,7月6日,在基民中口碑甚好、今年上半年业绩非常出众的华夏系也将推出一只沪深300指数基金,估计仍会受到热捧。
综指基金的股票资产配置都非常高,一般可以占到基金资产的比例为90%~95%。所以,在今年上半年这一轮上涨中,指数基金的涨幅一般都比较大,且指数基金之间相互的业绩差距也就不会特别大。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购买一些股票型基金是一种比较省力的投资策略。
但是,经过2009年上半年的涨势之后,许多投资者发现基金收益之间的差距也会非常巨大。比如,大盘涨了65%,涨幅最高的股票型基金涨了76%,而低的只有20%多,这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可能绝大多数基民在购买基金时弄不清楚,自己购买的基金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基金的投资策略有阿尔法策略与贝塔策略这两种不同的类型。阿尔法策略是依靠精选行业和个股来超越大盘,而贝塔策略则是依靠准确地把握市场大势,准确择时来超越大盘。
不同的侧重点使得两者在投资理念、仓位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进而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表现各异。2009年的赢家显示是投资策略或应重阿尔法而轻贝塔。
但是,如果放在2008年,中国A股市场跌幅最大时达到70%,基金要是不做贝塔,也就是说,不降低仓位,则无论如何也不能幸免于难。
在这里,私募基金的例子比较有说服力。去年,空仓了近3个季度的星石江晖,依靠债券投资获得4%收益;长期空仓、依靠做了两个小反弹而获得20%正收益的金中和邓继军等……可以说,在2008年成功做好仓位控制的基金经理大都声名大振。
然而短短半年之后,形势完全逆转:在2008年排名前10的私募明星,在2009年以来的反弹中均名落孙山,2008年私募基金明星们集体失语了。仓位的小心谨慎,显然牵制了基金经理的表现。
相反,在A股1600反弹至3000的过程中,仓位始终较高,注意把握大势的基金经理,颇有斩获,如尚雅的石波、新价值的罗伟广等。而这些基金恰恰在2008年都经历了较大的亏损。
就此,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在2008年要用贝塔策略躲避大盘暴跌的风险;到了2009年,又能用阿尔法策略享受大盘不断上扬带来的收益。这样的基金经理将是高手中的高手。
但是,只有在理论上存在这样的高手,在实际运行的市场上,几乎难找这样的"神仙"。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定投是化解风险、享受中国经济成长的一种简单投资策略,尤其是定投指数基金,套用巴菲特的建议,你在30岁的时候,可以投资指数基金。
这里有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如果你的定投非常不幸的是始于6000点的高位,即便如此,如果你能坚持每月定投,那么经过本次牛熊轮转,到如今3000点时,你很可能已经解套了。
为此,笔者认为,指数基金的定投适合于大多数普通人群。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定投指数基金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