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下半年通胀预期加剧,老百姓纷纷开始为手中的资产"抗胀"做准备,他们或买房养老,或配置理财产品,或尝试黄金投资。其实无论是炒楼还是炒股炒金,都有适宜人群,读者不妨"对号入座"。
【楼市】
高通胀预期买楼防老
●故事
于2003年加入炒房大军的老张最近又再楼市中投入大笔资金。据悉,他一直在通过上海一家中介公司搜罗合适的豪宅,选择的区域包括古北、陆家嘴()以及新天地等上海传统的豪宅区。
最终在5月底,他敲定了一套虹桥古北的房子,成交价高达500万。
"预期通胀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对投资客而言,避免财富缩水的一个好方法是将现金转为不动产,通过购买房产是较为便捷、有效的选择。"老张对记者直言不讳。事实上,一个月后,这处宅子报价已升值约2%。
自住客李小姐最近也在共富新村周边购买了一套住宅,从看房到成交仅仅用了24小时。"就算是自住需要,通胀也是支持我买房的一个理由。"从事金融服务业的李小姐认为,"大的金融危机之后都有通胀,欧美和日本的房价也是稳定曲线向上的,就算有回调,上涨的大趋势也不变。等到两三年后通胀起来了再买,就晚了。"
金融危机并未见底,宏观经济未走稳,房地产市场面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各大开发商为何四处圈地?投资置业者为何蠢蠢欲动?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近期国内外高通胀隐忧,催生着楼市的"虚火"。
对比CPI:房价与CPI形成剪刀差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7.2%,5月CPI和PPI继续"双负"。与此同时,5月京、津、沪、穗、深五大城市的中高档二手房价格均呈上涨走势。在上述五大城市中,5月份中高档二手商品房价格上涨最明显的是深圳市,上涨了5.05%。其次是广州市和上海市,分别上涨4.9%和4.12%,北京和天津分别上涨2.41%和1.9%。总体来看,2009年5月五大城市中高档二手商品房在市场成交活跃的促进作用下,价格依然呈现上涨走势。
时机:现在未必是买房最佳时机
开发商大举买地,消费者排队买房,炒房团伺机而动……业内对于房地产业的描述又重新回到2007年的高潮时期。通货膨胀真的会来吗?现在买房是否为投资最佳选择?
即便大家都认为会通胀,经济学家更看重 "通胀后央行加息所带来的影响"。野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在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下半年将重现通胀。孙明春表示,随着一揽子刺激措施的影响逐渐推高价格,第四季度通胀将上扬至同比2.1%。孙明春认为,今年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必要再进一步降息。预期中国人民银行明年会加息81基点。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房价,是经过2006年、2007年快速上涨后,只经过2008年的小幅度调整又掉头向上,也就是说,目前的房价,还是在高位运行,还是有许多泡沫。不过,从短期来看,由于担心资产型通胀,房价短期仍有上涨压力;而从中期来看,保值能力大概仅有2-3年左右。这个时间段过后,房价依然会走下坡路。
变现度:投资不易变现复杂
在最近的金融论坛上,业内专家谈了自己的忧虑:我们现在比较担心的是,大部分买房人把自己所有储蓄投进去了,每天勒着裤腰带去还款,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怎么办。"房地产是很难变现的,一旦出现危机的话,拿到手就变不成钱了。最终如果你还不起贷款,可能你的房子会拿来拍卖,你将无力承担,还有将来的就业,你的收入会不会有保证这些都要考虑的。"业内人士的提醒简直就是本轮美国次贷危机的缩影。
认可度:投资者觉得房产保值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预防通胀的不期而至,最能被接受的理财方式便是买房,这一观点被80%的业内人士所认同。华润置地副总经理朱华越说,买房对于普通老百姓是最简单的投资方式,北京易居研究院院长牟增彬也认为,不动产是稳健型投资者最好的投资选择。绝大多数网民赞成买房保值,而认为黄金和股票可抵御通胀的分别占3成和2成。该调查显示,倾向于购买普通住宅抗通胀的网友占了56%,明显多于购买别墅和高端公寓者。
【理财】
一样投资收益大不相同
●故事
在本期财经周刊基金版,写了一位定投基民的理财成果,她在去年6月24日入市,每周定投300元在华夏优势增长(基金净值,基金吧) 基金上,一年以后大盘约涨7~8%,她的资金积攒了2万元,年收益33.3%,对一个非专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业绩可谓不俗。
但是同样是投资,同样在这段时间,另一位投资者却不怎么"走运":买的银行QDII理财产品到期零收益,股市虽然大涨自己的资金却没见涨,受利率下降影响信托理财的收益也不到4%了;觉得购买的保险产品不好想要退,却被告知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对比CPI:能否跑赢关键看投资对象
一些挂钩原油、黄金、农产品等商品指数或股票的理财品成了近期银行的主打产品,尤其是在国内CPI不断创出新高、股市资产和银行存款纷纷缩水的情况下,银行打着"抗通胀"的旗号确实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注意力。
由于"零收益"现象,结构性理财产品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浦发银行()理财经理刘江波对此认为,"价格走低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的确有影响,但是并不能单纯地看油价、黄金价格的涨跌就来判断所有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因为这类产品挂钩的种类不同,造成的收益和结果也不同"。这也就意味着,在走势不佳的行情下,这些挂钩黄金、石油的理财产品仍将面临收益下滑甚至颗粒无收的窘迫境地。所以对不专业的投资者来说,如何选择至关重要,建议找一位资深值得信任的理财师来为自己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