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金钱镇痛论"并非没有道理
查看完整版本:"金钱镇痛论"并非没有道理
2009/7/2 13:03:32
  金钱具有镇痛功能、失去金钱的疼痛和肢体受伤的疼痛十分类似……近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周欣悦作为第一作者即将发表在国际著名心理学刊物《心理科学》上的论文《金钱的符号作用:启动金钱概念改变社会痛苦和生理性疼痛》引起了学术界之外的关注。
  每位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权利,至于成果如何,那需要科学界来论证。我不是科学家,无法对其成果加以评判。但我尊重周教授严谨的研究态度,欣赏她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积极探索。
  "金钱具有镇痛作用,失去金钱会疼痛",这个结论,是公众最感兴趣的。物质会导致人类生理或者心理反应?这并不奇怪,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论"即为一种刺激理论。生活中,小孩子失去心爱的玩具,那也是会心痛的。因摔倒受伤哭闹的小孩子,给他一颗糖,马上就"阴转晴",忘记了伤痛。而金钱对人类的生理作用刺激更有效率。
  人类对金钱存在着虚伪态度,一方面明白金钱的威力之大,另一方面又不愿承认金钱的威力。周教授的研究成果若得到认可,倒是给许多社会问题找到了解决的钥匙。比如争议多年的精神赔偿,有一种观点即认为"没有科学依据表明金钱能抚慰精神",以致精神赔偿迟迟未能全面纳入赔偿范围。周教授的科研成果,则证明了金钱能"镇痛",可以通过经济补偿,来减缓受害人的心理伤害和肉体痛苦。同时,也为制定法律赔偿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不同的心理损害程度,制定不同的赔偿标准。
  科学是为人类服务的,一项成果是否确凿,需要科学验证。万不可一见到"金钱"二字,还没搞懂研究成果的意义,就群起而攻之,这不是对待科学的态度。我国历来注重自然科学,而轻视社会科学。现在遇到的许多社会问题,恰恰是需要社会科学理论来解决。此时,应该是鼓励社会科学家认真研究,大胆突破,小心验证。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