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药业下周一将正式发行,认购新股成为新的话题。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次新股发行制度改变之后,一直在强调定价的市场化方向,证监会等也不断提示新股认购的风险,以往那种无风险发行的时代可能将就此结束,投资者对此不得不防。
据报道,近日交通银行率先推出的全国首只打新股理财产品---"得利宝-新股连环打0901号人民币理财产品"明显遇冷,这一情况与前两年打新理财产品的受捧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新股再启后制度性变化带来的风险,投资者的冷静是正常的。当然我们看到,对"打新"风险的担心主要来自制度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究竟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呢?原有制度下的"打新"风险真的不存在吗?
据统计,截止本周三,仍有数只股票在发行价之下,而仅在本周之前,发行价之下的股票多达数十家之多。从历史上看,每一波调整行情都会带来新股的跌破发行价,但在上市首日跌破的案例则是少之又少。具体从新股上市以来的表现看,"打新"的收益主要是在首日表现出来,新股在上市当天一般都有百分之几十以上的上涨,甚至数倍的上涨,而"打新"资金多半会在当日抛出。一、二级市场的这种利润主要来自哪里?这里的收益差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因为"窗口指导"带来的明显的一二级市场价差,即一级市场的定价一般都要求定在30倍以下,而不太考虑行业的因素;二是"打新"资金有意开出极高的开盘价。故原有市场的新股风险仅存在于上市首日之后,中签者基本无虑。
在新的发行制度下,窗口指导作用将大为减弱,由此带来的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将不会很明显,但"打新"资金借助本身优势开出异常高的开盘价的可能依然存在,故相信一级市场仍会有较好收益。若要使得一二级市场价格基本接轨,其基本前提就是发行的完全市场化,即实行注册制。但是,目前注册制在中国还没有时间表,按现有的发行方式,股票依然处于稀缺中,价格的高企还会不可避免。
我们看到,香港市场"打新"收益是波动起伏的,最危险的时候是市场出现转折以及处于下降通道的时候。作为借鉴,投资者可以在市场风险明显增大的时候提高警觉,一旦有连续的新股收益不理想或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时,应分析是短暂的现象还是行情结束的征兆,同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甚至撤出"打新"之列。
三金药业作为再度重启IPO后的第一只新股,虽然市场对其预期已大幅下调,但相信上市首日获利是极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