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银行逐渐扩大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量的同时,这类产品的到期表现却并不理想。据普益财富不完全统计,上周112款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其中86.61%的理财产品实现了预期收益,与前一周相比,占比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上周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较多,且到期收益实现情况不理想。
设计越简单越能实现预期收益
据统计,上周共有19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其中有12款未实现预期收益,实现了预期收益的均为利率挂钩型和汇率挂钩型结构性理财产品。普益财富研究员龚颖表示,与利率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值得投资者关注,这类结构性理财产品表现一直比较稳定,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主要在于其设定的条件较为宽泛,并且结构设计简单。与之相反,上周到期的挂钩股票、基金、指数的理财产品都未能实现预期收益,但都保住了本金,未出现到期收益为负的现象。
记者发现,在19款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到期收益率最高的仅有5%,为1款澳元理财产品。但需要指出的是,该款理财产品在发行时就向投资者保证最低5%的年化收益率。
银行理财人士指出,利率挂钩型产品虽然收益并不高,但到期实现率较高,现在不少挂钩其他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时也逐渐简单化,以求能实现预期收益,因此求稳的投资者不妨关注此类产品。
在上周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不少结构性理财产品在设计上就遵循了上述原则。比如,中国银行发行的与能源相关联的产品,挂钩于标普高盛能源超额回报指数,投资币种有美元和人民币,期限为1年。该产品结构设计简单,保证了最低收益,但其最低收益率基本为活期存款利率。此外,恒生银行也发行了1款港股挂钩型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为中国石化、中国电信、华润电力、大唐发电,产品设计同样比较简单,同时保证90%的本金安全。
关注外币信贷资产类产品
除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外,上周还有3款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未实现预期收益,其实际年收益率与预期偏离程度为0.84%至1.00%不等,发行时间均为2008年第四季度。此外,在未实现预期收益的理财产品中还有1款证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对此,银行理财专家认为,去年末正值央行下调利率,连续降息对降息前或降息期间发行的部分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会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在理财产品资金投资领域方面,债券和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继续扩大其市场占比。据统计,上周该类产品发行数为52款,市场占比高达60.5%,继前一周市场占比超过50%以后,继续上升。信贷与票据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为26款,其中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23款。值得注意的是,北京银行发行了1款美元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打破了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全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格局。
"在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方面,仍然坚持在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信贷与票据资产类这两大主要领域。"普益财富研究员张星指出,这两大领域整体风险较低,发行数量的增长意味着市场对该类产品有着较为明显的需求,这也显示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保持着稳健的投资风格,甚至略显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