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理财中,该如何规避财富的隐形杀手---通货膨胀。在此,分红险由于其年年分红及复利累积等特点,可以有效抵御通胀影响。因此,具有保全功能和长期理财功能的分红险产品被不少家庭所关注。
今年上半年,包括平安人寿、中英人寿、合众人寿、信诚人寿、中德安联、中意人寿等十几家保险公司,共推出数十款此类保障型产品。业内人士预计,在当前低利率时期和资本市场持续震荡下,分红险可在保证固定保额满期返还基础上,集中庞大保险资金,由机构进行投资理财,有利于保单保值增值,抵消通胀所造成的资产流失。
保额分红可抵御通胀分红险最大的看点自然是分红。保险专家介绍,各家保险公司的分红方式并不相同,主要有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类,其中现金分红可灵活变现,保额分红则可提高保障。现金分红又称美式分红、保费分红,以所缴保费为基础进行分红,领取方式包括现金领取、累计生息、抵缴保费等。累计生息是将红利按保险公司设定的利率复利递增,但并不增加保额。投保人需要支取现金,可向保险公司申领。保额分红又称英式分红,具体派发方式是将当期红利增加到现有保额基础之上,采取复利递增保额。
专家表示,保额分红可伴随年龄增长自动提高风险防御能力,也可缓解通胀带来的资产缩水。与之相反,分红险采用现金分红时,随着投保人年龄增加,同样金额的红利可买到的保额将逐步降低,有的产品在投保人60周岁后就不符合购买条件了。不过,分红险一旦将红利增加到保额上,将不能调整,如果支取相应红利,将按退保处理,灵活性较差,因此保额分红适合长期投资。而投保人需要提取分红变现时,可选择现金分红的分红险。
组合投资很重要记者了解到,分红险在国外销售势头甚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分红险能抵御通胀。但值得注意的是,分红险并不是人人都适合买,而是适合有稳定收入或收入较高或有一定资金积累,且不太急于用此部分资金的人群。
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分红保险,专家表示投保者要注意三个原则:
一是正确选择红利领取方式。眼下,保险公司提供多种红利领取方式,如领取现金、抵交保费、累积生息或增加缴清的金额。建议选择红利累积方式进行再投资,让钱生钱,通过较长年份的有效累积,分红应能使资金较大幅度增值。
二是看公司收益水平。分红险的红利来自保险公司的总盈余,所以,公司投资收益情况对于分红产品的分红状况至关重要。只有当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保户才能享受一定比例分红。所以,购买业绩优良、投资能力强的公司的分红产品极为重要。
三是进行组合投资。每种理财方式都各有长短,应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散投资,而不是将所有资金都投到一个产品上。一般保险资金的投入,应以不超过家庭资产总投入的25%为宜。
案例:毛先生在证券公司工作,经历了2007年、2008年的资本市场变化、见证了去年众多自然灾害后,他认为不仅要考虑到家庭理财方面的短期安排,还应为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做长期人生规划。经过比较,毛先生决定为其35岁的太太投保20年期的新华人寿红双喜金钱柜年金保险(分红型)。交费5年,年交保费2万元,基本保险金额1045 60元。毛太太作为被保险人,享有关爱年金、生存保险金、月月增值的金账户、身故保障和豁免保费等利益。保险利益如下:
关爱年金。犹豫期结束次日,首期关爱年金200元立即进入金账户,20年共计返还21次,合计4200元。
生存保险金。每5年返还生存保险金(26140元+分红),返还4次,合计(104560元+分红)。
金账户月月增值。关爱年金和生存保险金进入账户后,按累积利率以复利形式进行积累。中途若有急需,每年可免费领取一次(剩余金额不低于100元)。未领取部分仍可继续复利累积。
身故保险金。合同生效一年后,若因疾病导致身故,最高可领取 11万元+累积红利保额现金价值+终了红利(合同生效一年内因疾病身故给付所交保险费2万元)。合同生效之日起,若因意外导致身故,最高可领取22万元+累积红利保额现金价值+终了红利。
双重豁免。交费期间内,若投保人因意外伤害身故,或被保险人因意外伤害或合同生效一年后因疾病导致全残,豁免续期保险费,保险合同继续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