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写生珍禽图》天价拍卖的背后
查看完整版本:《写生珍禽图》天价拍卖的背后
2009/6/7 10:25:34
  保利2009年春季拍卖夜场上,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该作品作为夜场书画部分最后压轴拍品以3800万元起拍,场内几轮加价后,在场内一位藏家和电话委托之间展开竞逐,经过150余次的叫价,最终以5510万落槌价(含佣金6100万元)被572号藏家购得,赢得场内长时间掌声。该作品在7年前曾在内地拍场创下了2530万元的中国绘画世界拍卖纪录。这幅国宝作品背后到底藏有多少故事呢,让我们走进国宝天价拍卖的背后。
  宋代书法绘画
  注定是焦点
  宋代书法绘画的拍卖,注定会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关注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年代的久远,二是书画流传的艰难,三是久远年代艺术品鉴定的难度,四是宋代以前的书画从清代以来无论是在人们的印象中还是在公私收藏中都已经很少。"少"而贵,"贵"而声名鹊起。这是很自然的事。而且本文谈到的这件作品还跟一位皇帝有关,而这个皇帝又是历史闻名的。他的闻名不是因为他有"开疆拓土"的赫赫战功,而是因为他沉迷文苑以致丧权辱国。
  当上个世纪末北宋徽宗时期宫廷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乘着"晋唐宋元--千年国宝展"的风帆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排队等到凌晨为的就是目睹一下"宋代"文化艺术的尊容。说实在的,当人们像赶鸭子似的看完《清明上河图》时,我很难想象有多少人真的走进了繁华的"东京",品尝了那清明时节摆在街头的各式特色小吃和留意到穿梭的少男少女穿着时髦的服饰。话说回来,超越时空的对话,本身就是一种精神的畅游和神圣的忘我。宋代超越千年的时空,留下来的这些脆薄的智慧,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当我们时时沉浸在美术史美好的描述中时,《清明上河图》出现了,但出现得是那么短暂。这个出现,也让人们还在奢望宋代抑或宋代以前还有多少人文渊薮值得我们憧憬。当2000年唐代书僧怀素的草书《食鱼帖》黯然流拍时,我们的心理防线开始放宽尺度,有时也经常会问自己,这么久远年代的东西真的还存在吗?它可是易碎的纸或者绢啊!
  直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何人们长期关注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它的真伪,它的存在,以至最近很多人渴望打开乾陵看看《兰亭序》是否在里面……文化的经典是超越灵魂的,它不只是一幅作品,甚至成了一种理想。就像我们经常念念不忘古希腊雕塑《断臂的维纳斯》一样。
  《写生珍禽图》拍卖
  引发的思考
  当千年以后,人们以巨大的经济利益来衡量艺术价值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心存疑虑。毕竟宋代以前的很多书画艺术品少之又少,而且动辄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投入。北宋皇帝徽宗《写生珍禽图》的拍卖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这个皇帝,他的一生本身就是个奇迹。人们对他的关注,有政治的,有文化的;有怜悯,也有仇恨;有钦羡,也有鄙视。他的政治和他的文化才情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我们读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时,总是惋惜他的政治才华,但如果他真的是一个政治家,恐怕他也不会再有这些婉约的情怀和忧郁的诗境。从宋徽宗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点。
  2002年春季的一天,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在北京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因为北宋徽宗的巨幅手卷《写生珍禽图》(纸本,27.5×521.5cm)在此拍卖。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宣传册上是这样推介的:"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与艺术史上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其绘画传世极少,而其中亲笔尤属凤毛麟角。此卷十二段,各绘折枝花鸟,没骨法极为精湛。作品流传有绪,保存完好,被海内外艺术史家与鉴赏家公认为徽宗存世作品中之煌煌巨制,具有极高的艺术史价值,世罕足珍,尤可宝爱。"从这段叙述看,没有列出具体的评述,而是笼统地说"海内外艺术史家与鉴赏家公认为徽宗存世作品中之煌煌巨制"。随后列举了所有能找到的出版著录。按理讲铁证如山,真作无疑。但很多的问题只有等人们冷静下来思考才会明朗,也许有些问题可能需要更久远的等待。时间过去了近7年,让我们理性地来看看当时或其后的人们关注。
  2002年3月8日《北京青年报》以"'徐半尺'(徐邦达)笑侃赵佶《珍禽图》"为题报道:聊起宋徽宗的这幅《写生珍禽图》,已是91岁高龄的徐老先生显出孩子般的兴奋神情。他用非常肯定的口气说:"这幅是真迹,这一点我敢保证。"徐老先生估计是国内还健在的书画鉴定权威第一个对此件作品发言的。徐老后来还说:"我想,这东西(指《写生珍禽图》画卷)可能本来不止这一点,可能后面还有。这幅画是不全的。" 据悉,徐邦达、启功等鉴定专家观看此画后,均是激赏不已。一个被津津乐道的细节是:当嘉德的工作人员对启功先生表示要送到他家中欣赏时,启功先生当即说:"不成,我累点没关系,这样的宝贝是不宜抛头露面出门的。"但在诸多报道中,我们好像只看到了徐先生的分析和解读,未见有启功等老先生的分析和评价。只是见到一句笼统的报道:《写生珍禽图》从海外回到北京后,嘉德公司立刻邀请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张珩、启功、傅熹年等共同考证,确认为宋徽宗亲笔作品,一致公认是一件数百年来罕见的无价之宝。也有报道说:曾鉴赏过《写生珍禽图》的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说,这幅画比宋徽宗的代表作《柳鸦芦雁图》还要好。《北京晨报》是这样说的:《写生珍禽图》的出现不仅是拍卖界自身的事情,而且也是中国文物和美术界值得关注的事件。在作品从海外回到北京后,嘉德公司立刻邀请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张珩、启功、傅熹年等共同考证,确认为宋徽宗晚年作品,一致公认是一件数百年来罕见的无价之宝,启功先生更是亲自来到公司作鉴定,徐邦达先生看过作品后甚至说:"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幅画深感欣慰。" 徐老还说:"我认为这个东西是他没有做皇帝以前早年的亲笔画,画得比较正,笔法比较嫩。因为他年轻啊,19岁当皇帝,这幅画应该是做皇帝之前,很可能是十七八岁画的。另外,画上又没有'天下一人'的押,也证明这是早年作品。做了皇帝才是'天下一人',没做皇帝怎么用?"眼花缭乱的报道有时很令人晕眩。
  稀世珍品天价成交
  创纪录
  2002年4月2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中国嘉德2002春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上传出新闻,海外征集归来的稀世珍品--宋徽宗赵佶的亲笔画《写生珍禽图》长卷由7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10多分钟数位买家的激烈竞价,936号竞买者以2530万元成交。" "宋徽宗书画作品现存世19幅,中国博物馆藏有9件,另外10件分散在海外收藏机构或个人手中。此次拍卖的这件作品是赵佶留世珍品中尺幅最大的。"一时举国沸腾。这一价格也创下了当时中国书画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
  2009年,保利2009春季拍卖夜场上,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该作品作为夜场书画部分最后压轴拍品以3800万元起拍,场内几轮加价后,在场内一位藏家和电话委托之间展开竞逐,经过150余次的叫价,最终以5510万落槌价(含佣金6100万元)被572号藏家购得,赢得场内长时间掌声。
  ■背景资料
  宋徽宗作品为何拍出天价
  中国历史上300多个皇帝,有哪几个不似人君?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宋徽宗赵佶。然而,千年过去,中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没想到这样一个末流皇帝的价值竟然会在一次拍卖会上获得中国拍卖史天价。
  徽宗统治时代,他轻佻治国,大兴土木,以满足享受,倦于政事。他远君子,近小人,宠奸邪,用坏人,与李师师风花雪月,与周邦彦争风吃醋,与高太尉鞠场展艺。执政25年执迷不悟绝对信任重用蔡京,用到年已八旬,老眼昏花,步履蹒跚,基本上成了老年痴呆。昏君配奸臣,官僚集团趁机大发横财,把北宋江山奉送给北方的金。赵佶无奈之下逊位给儿子赵桓,最后同儿子一道被金掳去北方。金兵到来之际,他完全可以学唐玄宗逃到西蜀,他本来已经离开开封,却书生意气又跑回城里,结果与儿子被金人掳劫而去,饱受非人虐待,最终客死于金国五国城。中原儿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历史证明,徽宗政治智商极低,大致与白痴无异,但艺术智商极高。如果他不为帝,后人无法不称其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琴、棋、书、画皆有"段位",是个多才多艺的儒雅皇帝。他的书法名叫"瘦金体",在书法史上是属于奥林匹克一级。他的工笔花鸟,也是独树一帜的大家风范。至于围棋,他瘾头也不小。诗词一流,不论是哀叹还是绝笔,均可与李后主一比。中国帝王都有附庸风雅的毛病,文盲皇帝刘邦也能吼出《大风起兮》,只做了几天皇帝的黄巢也留下《满城尽是黄金甲》,李自成也能诌出打油诗。总之,写诗的帝王人物比较多,如曹操。但北宋的宋徽宗不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而且是一个画家。画画的皇帝极少,且画画比写诗要难,宋徽宗赵佶就是史上最杰出的一个。他不是信笔涂鸦,没有一位中国皇帝画得比宋徽宗好。
  赵佶留存于世的作品,有的说有12件,有的说有19件,物以稀为贵。他的一幅《写生珍禽图》真迹,2002年春季,在北京昆仑饭店的一次古代书画拍卖会上,以2350万人民币的天价(实际成交2530万元),被一名并不知名的收藏家拍走,创造了中国画有史以来售出的最高价,成为当年文物拍卖的最大新闻。行家们在现场一睹真容,称赞货真价实,是真正的艺术品。人们惊呼:"是谁把宋徽宗拍卖走了?"
  一个皇帝屈九五之尊痴醉于自然界的花草禽鸟的描绘,弥足珍贵。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以招揽天下画家。画学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作为考题。徽宗的身体力行,极大促进了当朝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进步。据说,宋徽宗被金人俘虏之后,听到财宝等被掳掠毫不在乎,等听到皇家藏书藏画也被抢去,才仰天长叹几声。
  但中国历史从来只是政治的历史。宋徽宗的艺术成就,诗文笔墨,在史书上只是一笔带过。要不是现代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让赵佶的作品时逢拍卖,老百姓中不会有多少人知道他是一流画师,更不会掂量出他的画作有如此高的分量。人们更多的是从《水浒传》,从《金瓶梅》,从《大宋宣和遗事》中审视鄙视这个昏君。北宋因为有徽宗这样的皇帝,虽然有文明气象却很软弱无奈。赵佶精通琴棋书画,却不是强悍的完颜氏的对手。文明的弱者碰上了野蛮的强者。俗话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逭。"天价的画作遮不住无为昏君的窘态,抑不住生灵涂炭的呼号,掩不住中原沦陷的沧桑。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