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ennong
2009/5/21 13:49:15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副局长张光平近日在"金融创新与金融服务论坛"上表示,中国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金融创新的步伐。
"虽然全球十大银行中中国占了三家,但从整个行业来看,非利息收入占运营收入的比例仅为11.4%。"张光平说,中国的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利差收入,这说明在金融创新、业务创新和金融服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认为,近几年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做得较多,但其中超过70%是固定收益产品,没有结构、没有挂钩,实际上就是储蓄的"变形"。而外资银行在中国推出的理财产品中,四分之三为挂钩产品。"挂钩产品隐含着嵌入式的期权,中资银行对此显然还不够熟悉。"
在主要的银行间产品方面,2007年的数据显示,中国除远期交易占全球成交量的0.75%,外汇掉期、利率互换等业务的成交量都不足全球的0.1%。而同年中国的GDP占全球的比例达到了6%。
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张光平举例说,从2007年到2020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13年间中国外汇市场交易要保持年均32%的增长率,才能达到英镑和日元2007年的国际化程度。但目前,中国外汇市场交易仍看不到持续增长的势头。
"哪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避免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不管金融危机还会蔓延多长时间,对全球实体经济、对中国经济还有多大影响,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创新型国家。落实到金融业,就是要提升银行、证券、保险业的竞争力。"张光平说,"要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