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mennong
2009/5/19 18:09:39
我今年35岁,工作压力较大,朋友推荐我买重疾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一款重疾险和寿险二合一产品,请问这类产品是否划算?另外,近期甲型H1N1流感正在蔓延,据说商业保险可起到保障作用,重疾险是否也能规避此类风险?上海读者张先生
二合一并不划算
近期,一些保险公司推出重疾险和寿险二合一险种,即在一款终身寿险中内置一部分重疾险。若投保人不幸罹患若干种重疾,此类终身寿险会先行赔付一半保险金,供投保人医治疾病。若医生无法挽救投保人生命,那么待其过世后剩下的一半保险金,会给予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这种产品的优点就是方便,且相比普通寿险,其罹患重疾后可提前支取部分保费,确实有助于挽救或至少是延长投保人的生命。
但是,这种产品也有缺陷,因为要在一款产品中兼顾寿险和重疾险两项功效绝非易事。如某款二合一寿险产品,其重疾提前支取占寿险保额一半的规定,其实会带来很多问题。重疾险保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前的医疗开销水平及投保人希望获得的医疗条件。考虑到医疗费用不断攀升趋势,不少人会调高重疾险保障额度,投保30万至50万元的重疾险绝不为过,若按此款保险重疾提前支取比例50%为例,等于若你要通过此款产品获得50万元重疾保障,相应获得的寿险保障就为100万元。对许多年收入较低人而言,100万元寿险保障无疑过高,但对于年收入较高的金领而言,100万元寿险保障又远远不够。对前者,高于自己要求的寿险保障意味着更多保费开支,而对后者意味着还需额外投保寿险,此类二合一产品方便的好处自然形同虚设。
此外,二合一寿险另一个缺点在于其附加的重疾保障有些缩水,保障的重大疾病险种类远不如单一的重疾险。因而此类产品看似诱人,事实上无论寿险还是重疾险保障,往往无法与同档次单纯的寿险和重疾险相媲美。
保额根据需要调整
既然二合一重疾险产品并不划算,那么在单独购买重疾险时又该如何确定保额?保额过低对抗风险的作用不大,过高的保费支出则可能给家庭带来负担。对此,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购买多少保额,根据家庭经济收入来决定,一个家庭的保险费支出以不超过家庭可支配总收入15%为优。
以年收入20万元的三口之家为例,保费支出应控制在3万元以内。一般说,家庭总收入的10%购买人寿保险较合适,而其中1/3至1/2用来购买重疾类险种较符合实际需要。张先生是一个30岁的投保人,以重疾险发生概率较高的五、六十岁计算,还需二、三十年。这期间医疗费用上涨是可以预料,因此不妨将保额定高些,20万至30万元较合适。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有变化趋势,现在要花20万元治疗的大病,以后可能降为15万元,也可能涨到30万元,因此每隔三五年应根据家庭人员和经济状况的变化,及医疗费用的统计状况作适当调整。
重疾险无法规避流感风险
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蔓延,虽然目前商业保险公司还没有针对此类病毒的保险产品,但医疗险和寿险产品都可对该流感进行理赔。但值得注意的是,重疾险并不在理赔范畴。
不过,若由于甲型H1N1流感治疗不及时,引发重大疾病或严重的并发症,此时就需要投保人或其家人充分了解重疾保单上列明的疾病范围,如确实属于列明疾病,就可得到保险公司的赔款。目前市面上的重疾险保障内容非常具体,疾病与理赔的对应关系复杂,顺利获赔并非易事。而且,重疾险保障范围基本以癌症和心脑疾病为主,对流感类疾病的保障少之又少。专家提醒,为安全起见,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来临时,可投保短期医疗健康险,用以预防风险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