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千《茶花》(局部)

□王雪涛《松喜图》(局部)
在拍卖场上,同一画家作品表现往往不一,有时这个画家的作品能越过百万元大关,有时却只能以万元成交。这种情况,笔者以为是作品精湛程度、作品形式和作品影响力三方面造成的。
精心之作价更高
首先是作品的精湛程度。画家作品可分为代表作、精品、一般作品及应酬作品。代表作是代表画家艺术的最高水平,这类作品往往包含画家的心血、智慧、才能的结晶,有的需要数月、数年或集毕生才智才能完成的,不过这类作品数量极少;精品也是画家的用心之作,能很好地体现画家风格和水平;一般作品和应酬作品则不能代表画家水平,特别是有的应酬作品是画家匆匆绘制的"敷衍画"。
由于作品质量不同,因而它们的市场表现也不同。如2000年上海青莲阁拍卖会上,有一本江寒汀的代表作--《百鸟百花100开册》格外引人注目,该作采用工写结合手法,描绘了百种花卉和益鸟,是一见可遇不可求的珍品,结果以33万元落槌;在另一场朵云轩拍卖会上,也有多幅江寒汀的作品,其中江寒汀的《仿古花鸟》四屏是江寒汀的精品,以8.8万元成交,而另一幅《花鸟图》四屏并非其用心之作,仅以2.75万元成交。
可见画家作品精湛程度不同,市场定位也不同,且有的价格落差相当大。
画家擅长或有影响力作品受宠
其次是作品形式。从绘画作品形式看,大致有立轴、屏条、镜片、横披、册页、手卷、成扇等。一般来说,在作品内容、技法风格相同的前提下,画尺幅越大,价格越高。
就画的形式而言,以册页、手卷的价格最高,因为册页、手卷适合于层次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藏家案头展玩。其后依次为屏条、立轴及镜片、横披、成扇等。但这也是相对的,还要看画家擅画何种形式。如张大千、傅抱石、钱松岩等画家就擅画巨幅大画,黄宾虹擅画小幅作品,陆俨少尤精册页和手卷。因此,画家所擅长的某种作品形式往往在市场上有不俗的表现。如张大千的巨幅通景屏条《荷花》在1999佳士得拍卖会上以829万港元成交;钱松岩的巨幅《锦绣山河春常在》在1997香港朝晖国际拍卖会上以112万港元成交,上述画家创佳绩的几乎都是巨幅作品。
再者看作品影响。如果画家某件作品来历清楚、流传有序,在社会上有影响,往往会受到藏家追捧。如去年朵云轩推出的上海人美专场,上拍的41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金额高达一千多万元,该场之所以取得如此佳绩,主要是这批作品在社会上有影响。特别是这些作品在1986年春被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逐件审阅,并刊载在《中国美术全集》、《艺苑掇英》等图集中,进一步肯定了它们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历史意义。结果这些作品上拍后许多成交价出乎人们意料,如赵伯驹(款)《荷亭消夏图》估价40至60万元,最后以223万元成交;郑板桥的《兰竹图》估价只有30至40万元,结果以165万元成交,创郑板桥作品市场最高价。由此可以看出,作品影响大小对作品价值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