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怀疑,当下已经是全球利率的谷底。
那么谷底持续多久,不仅是经济学家昼夜争论的焦点,更关乎荷兰银行一款新锐产品持有人的钱袋。
低利率预期勾引
实际上,因为第一年设有高达8%(澳元)或是4.5%(美元)的固定年票息设计,以及除此而外的每年浮动票息(上限为2.5%(澳元),2%(美元),下限为0%)之可能,这款名为"全球宏观利率"反向挂钩结构性存款不无惹眼。
该产品公开资料称,随着美联储把美国引进"零利率"时代,2009年新年过后全球第二波降息大潮不期而至。可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美国、日本以及瑞士等国一样走入"零"利率时代。
"若全球各国持续保持低利率环境以刺激经济增长,且金融市场流动性逐步改善,则产品有望取得稳定的年回报。"该产品资料称。
尤其是,因为第一年高达8%(澳元)或是4.5%(美元)的固定年票息的设计,这款期限为5年的结构性存款的后四年收益条件仿佛已经不是那么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第二年至第五年季度浮动票息(共16期)的计算公式为:0.25×3×[5%(澳元)/2.95%(美元)-相应币种参考利率]×本金金额,浮动票息率上限为2.5%(澳元)/2%(美元),下限为0%。
换言之,只要在产品成立第二年至第五年,澳元款所挂钩的澳大利亚银行票据3个月短期利率低于5%,美元款所挂钩的美元3个月LIBOR低于2.95%,就有不同程度的盈利空间。
"期间挂钩利率越低,浮动票息空间越大。"一位外资银行理财师称。
实际上,一个理论上的可能是,只要相应季度内美元3个月LIBOR不高于2.28%,澳大利亚银行票据3个月短期利率不高于4.167%,就有获得当期(每季度)最高美元2%、澳元2.5%的年化收益。
看上去让持有人不无心安的事实是,目前上述决定该产品以后四年浮动收益的标的物,都远离各自的收益威胁区。
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所挂钩的美元3个月LIBOR,自2009年1月以来节节下挫,自1.4%跌至5月初的1%出头;同期澳元款产品所挂钩的澳大利亚银行票据3个月短期利率在2009年2月一度跌至3.0333%。
一个至为乐观的假设是,倘若后四年相关利率都能被按捺在限制区间(即上述美元3个月LIBOR不高于2.28%,澳大利亚银行票据3个月短期利率不高于4.167%)内,所谓"全球宏观利率"反向挂钩结构性存款的澳元款和美元款产品的至高累计收益分别为48%(8%+2.5%×4×4)和36.5%(4.5%+2%×4×4),年化收益分别超过9%和7%。
另一面
然而,即使是金币也有双面。
对于上述产品,荷兰银行一位理财师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流动性,二是利率变化。
"该产品的投资期限比较长,会使得投资期流动性弱。"他说。
比如,公开资料显示,在3个月封闭期以后,上述产品每个月可以提前两次赎回,但是在投资的前三年间,提前赎回的代价则是投资本金的1%-3%,并且,"客户行使提前赎回权并不保证可领回100%本金或收益。"
另一个威胁则是,作为反向挂钩利率的结构性产品,一旦利率回升,其产品第二到四年的浮动收益就可能受到威胁。
类似的是,一个至为不幸的情形是,假若在产品成立第二年至第五年,澳元款所挂钩的澳大利亚银行票据3个月短期利率高于5%,美元款所挂钩的美元3个月LIBOR高于2.95%,上述考察区间内就只有零收益。
这意味着,其对应的美元款和澳元款产品对应的最低年化收益率分别为0.9%(4.5%/5)和1.6%(8%/5)。
本刊发现,虽然目前澳元和美元款产品所挂钩的利率仿佛一蹶不振,但在历史上,利率的低潮期,持续的时间并没有漫长到5年之久。
比如,荷银自家提供的资料显示,美元3个月LIBOR在2006年2月至2009年2月整整3年区间内,只有在2008年3、4月以后才出现低于3%的情形,期间的2008年三季度尚且发生有LIBOR陡升的状况。
更长期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上一个完整的低利率周期时,美元3个月LIBOR 低于2.95%的时间则有不到3年半时间(2001年9月-2005年2月);若从谷底开始阶段的2002年底-2003年中算起,则有最多2年时间。
换言之,倘若当下的美元LIBOR走势恰恰处于相当于2003年中的谷底阶段,并且同样持续2年时间,则意味着上述美元款产品只有在发售的第二年有机会获取浮动收益机会,而在其他高于2.95%的时间内,都无法获得收益。
当然,正如荷兰银行所提示的,历史参考利率表现并不代表或预示其未来之表现。毫无疑问,历史通常并不会简单的重演。
"归根结底,该产品第二至四年的浮动收益额取决于美元3个月LIBOR有多长时间、多大程度上低于预先设定的2.95%的实际利率上限收益条件。"一位银行理财产品研究人士称,"现在全球降息行动已经快到尾声,一旦经济复苏、利率的上升,产品浮动收益部分就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