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几年发行规模几乎年年翻倍的飞速发展势头相比,近一时期的银行理财市场"平淡"了许多。自2008年下半年至今,银行理财业务的增速大都明显放缓,不仅产品归于保守稳健,市场各方的心态也更冷静、更务实。其实,速度放缓并不是坏事,它正好给了市场一个喘息的机会,让我们可以沉下心来反思一下理财产品所经历的是是非非,特别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市场的动荡之后,应该怎样进一步加强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规范银行理财业务今后的发展。
理财业务是银行近年来发展最快、创新力度最大的业务之一,产品挂钩国际市场的步伐也迈得比较大。正因如此,在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相比国内银行的其他业务,它受到的冲击似乎也更大一些,涉足海外市场出现亏损的QDII产品更成了大面积投诉的导火索。一直延续到今年,针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诉、诉讼始终没断,有的甚至发展成了群体事件,由此,银行理财市场也经历了一个不小的挫折:从曾经的"形势一片大好"变成了一个"多事之地",投资者有怨气,银行如履薄冰,监管部门不胜其烦。虽说是"银行理财好事坏事都多",给人的感觉上却是"坏事"传得更远也更多些。
客观而言,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海外市场持续的动荡与调整,应属于一种系统性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很难独善其身。无论是QDII产品还是结构性产品的亏损与零收益,似乎都不能也不应该把系统性风险导致的损失全部怪罪在银行身上,从而对银行的理财业务求全责备,乃至质疑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但是,是不是说有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就可以推卸责任呢?完全不是。因为,不少产品在设计上存在的风险缺口太大和风险控制机制失灵的问题,恰恰暴露了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疏漏甚至是对风险的漠视。另外,从各种投诉和纠纷看,理财产品的零收益或亏损只是一方面或只是表面,最为投资者诟病的问题更多的集中在理财产品宣传失当,夸大收益误导投资者;信息披露不充分不透明,风险揭示不足等方面,这些显然反映出的都是银行理财业务在经营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也是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业务的重点所在。
作为一项新型的创新业务,理财产品由于设计结构的不同、投资标的不同、投资的市场不同等等,蕴涵和涉及到的各类风险以及风险的传导机制也比较复杂多样,"国际上先进的商业银行大多设立专门机构依照一套严密规范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行管理。相形之下,我国银行的理财业务仍处于粗放型的管理阶段,大多数银行缺乏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或者换句话说,国内银行对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其实一直沿用的是对传统业务的管理方式,这就难免出现力所不逮的情况,造成风险的暴露。因此,鉴于理财业务对银行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经验,商业银行有必要结合理财产品的特点,建立专门的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追踪和把握理财产品各阶段的风险状况,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滞后的问题。
此外,加强外部监管与规范对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也尤为重要。前一时期,针对危机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价值缩水和客户投资浮亏问题,监管部门曾多次进行风险提示,组织商业银行开展风险自查,跟踪理财产品市场变化情况,逐一摸清风险底数,制定风险处置预案,防范理财业务中的声誉风险和发生突发事件。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合规经营,监管部门目前正着手准备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细化和严格监管要求,包括对银行拟上架的新产品以及产品宣传材料都要进行上报审核,并要求银行对存续期内的理财产品进行后续跟踪和评估并上报审核。
但是,也应当看到,从2005年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的初期,督促商业银行加强理财产品的风险揭示、信息披露和宣传营销的合规性就已经是监管的重点。然而,从记者追踪的情况看,由于缺乏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不少银行在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上的表现一直时好时坏,很不稳定;能够真正建立起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机制的银行更是不多。另外,银行理财业务在资金核算上五花八门,因为没有托管,就等于没有严格的防火墙,很难完全规避道德风险;再是,由于梯次发行,许多产品存续期有的一到二年,若缺乏后续的跟踪和管理,"只卖不管"的话,更容易产生问题。因此,有业内专家提出,在规范银行理财业务上,管产品不如管机构。只有明确各类银行机构在理财市场上的定位,严格准入资格和标准,才能从源头控制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推动理财业务的良性发展。
所谓管机构,主要手段就是对理财银行建立机构评级制度,进行分级管理。相关专家认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和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的综合化、个性化服务,业务的技术含量比较高,从建立高素质的团队,到产品设计、运作,再到风险控制,都需要有相当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才能支撑起来,这并不是任何一家银行都可以做得到的。因此,通过对理财银行划分不同的等级类别,依此明确不同银行在理财市场上的定位,既可以减少风险隐患,也有利于加强银行之间分工协作,进而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说,银行是经营信用的行业,信誉即是品牌更是生命。建立评级制度,进行分级管理,无疑将会更有效的督促商业银行加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从而带动市场合规经营水平的整体提升。
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理财业务今后到底该何去何从,市场参与各方都在反思和思考。在一个新兴的市场逐步迈向一个成熟的市场的进程中,一定会经历挫折、反思和争议,是非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不断的反思和进取中,我们能够一步步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