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转向"平民化"
沈敬东 《军人家庭》
今年4月以来,上海、北京等地的艺术博览会、艺术沙龙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各大艺术博览会交易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买家已经把目光聚焦到低端的艺术品消费,"买得起"的艺术品消费趁势而起。比如:艺术新人的作品、名家限量复制版画以及一些创意设计产品。拍卖市场上的"新锐艺术专场"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炉,作品的起拍价也将进一步降低。专家建议,在如今当代艺术品投资市场剧烈下滑的背景下,我们不妨暂且停止对于艺术品的投资期待,只进行不求任何回报的收藏消费,把购买艺术品仅仅看做是一项单纯的"商品买卖",给自己和市场多一些空间。
低价位艺术品市场正在启动
一直以来,一提起艺术品收藏和投资,人们会感到遥不可及,认为那只是有钱人的游戏,其实,在西方,购买艺术品的并非只是为了其升值潜力,而仅仅是因为个人喜好和家庭装饰的需要,所以更多的人选择的是价位较低的艺术品,而非名家名作。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艺术品投资的热点还是在于高端艺术品,随着金融危机的降临,天价艺术品大幅缩水,这就给了"买得起"的艺术市场一个启动的机会。
记者从近期各大艺术博览会了解到,今年春季的艺术展会也有向"买得起"的艺术转向的趋势。比如: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力推新人作品、创意设计产品和名家复制版画;而4月25日北京798艺术区的"捡漏"艺术节上,参展艺术家也已经褪去虚华的价格,艺术成为面向大众的"平凡事"。
所谓买得起的艺术,自然打的是低价牌。北京库版艺术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关注版画市场,版画的价格在千元到万元不等,很多中产阶级的家庭都会购买,甚至一些喜爱艺术的年轻人,花上千元买一幅作品也并不奢侈。目前,很多人都喜欢大牌艺术家的版画、小画和新锐艺术家的作品。"
名家限量复制版画备受青睐
复制艺术品同样能够升值,专家认为,当代艺术创作已经不仅仅属于传统的架上绘画和雕塑,以数码、多媒体为特点的艺术形式成为艺术的另一主流趋势。在对于"买得起"的艺术大量需求的今天,"限量复制"成为了很好的途径。
在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展会现场,就有很多家画廊展出"名家限量复制版画",这些作品价格高则几万元,低则不足千元,像吴冠中等名家的复制版画颇受青睐。相比于买那些统一面貌的商品画,这样的限量艺术品更加划算。
据青岛海情美术馆的负责人介绍,去年奥运期间,海情美术馆也举办了一次名家限量复制版画展,展览上展出吴冠中等名家的版画近百幅,受到了岛城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大多数的购买者都认为:名家限量复制版画,价位适中,大多数的人都能消费得起,制作也很精美,同时限量复制的概念决定了它的收藏价值,这无疑是高端的艺术品市场的一个补充。
在艺术市场的舞台上,未及角儿们完美谢幕,群众演员已经匆忙亮相。也许,在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当下,这恰是当代艺术走向大众的大好时机。
哪些艺术品
最适宜消费?
以往"生在帝王家,养于豪贵手"的艺术品,如今逐渐成为了白领、中产人群文化消费的一部分。即便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的局势下,对美和艺术的热爱仍然使得艺术品投资成为了一种"刚性消费"。那么,究竟有哪些艺术品类最适宜消费呢?
●"看得懂"的中国书画
在全球艺术品市场出现滑坡的去年,中国书画可谓是"一枝独秀"。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书画作品符合中国人长期以来的审美,而收藏投资者们更倾向于买自己看得懂的东西。相比而言,现当代艺术离大众审美略远,也更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可以肯定的是,精品永远是藏家的追逐目标,在艺术史上留名的一些现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长期看好。
●从古董赝品开始入门
动辄百万、千万元的瓷器一向是藏家心头的最爱,而充斥其间的赝品也使得很多人交了不少学费。对于刚入门的藏家来说,从瓷片、器型开始学习是少走弯路的最佳途径,而买一些"明码标价"的仿古瓷进行研究更不失为一种减少损失的好方法。
●杂项后市行情看好
相比于几个收藏大项来说,竹、木、牙、角、文房四宝、漆器、绣品、铜器、佛像、鎏金器物等艺术品的收藏人群比较分散,但是,近年来这些易于把玩的杂项也成为了收藏市场上一匹黑马。
杂项种类繁多,在工艺上各具特点,由于其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整体价位偏低,因此吸引了许多收藏者的目光。近年来,古玩杂项的整体价格呈现出稳定的态势。在国内各地拍卖公司举办的拍卖会上,一些精品杂项也拍出了不菲的价格。和国外市场相比,国内的杂项价格还偏低,因此,此类收藏的后市行情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