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中国银行业金融新品种“千树万树梨花开”
查看完整版本:中国银行业金融新品种“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9/5/8 14:36:27
  上世纪70年代,企业在银行开设一个账户都得层层审批,金融与百姓生活几乎没有多大关系。80年代,改革春风给压抑的市场带来了活力,跨行业和跨地区的经济活动欣欣向荣,但由于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缺失让许多客商现金随身,走南闯北提心吊胆。90年代初,企业间的货款拖欠习以为常,女职工抱着孩子到外地为企业静坐要账屡见不鲜。长期形成的银企分离、资金体外循环让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十分尴尬,金融与经济"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近10年来,中国银行业发生了惊人的巨变。金融新品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次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和全国地方金融论坛办公室推出的"首届中国地方金融特色产品"就是在这种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金融春天里遴选的"春的骄傲"和"秋的结晶"。"首届中国地方金融特色产品评选"得到了全国地方金融机构的热情参与,共收到申报材料231份,覆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71个机构,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高度的实用性、学习与参考性。不少地方金融机构在开拓自身业务、服务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与社会公众时做了大量的产品研发和服务尝试,推出了很多符合当地实际和自身发展需要的金融服务产品。许多产品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经济组织的积极支持参与,达到了公众方便、乐用、受益,银行增活力、增效益的目的。体现了各地方金融机构对推介成熟、安全、创新性强、地方特色明显的金融产品的迫切要求。
  一个优秀的金融产品,不单要有优雅端庄的形象和深入人心的解说,更要体现金融机构为客户服务的饱满****和深厚智慧。推出几百种上千种金融创新产品,绝不是简单地为银行赚取多少利润,也不是为了银行自身赢得多少市场份额,其深刻意义更在于银行观念的转变与革新。由过去"我定什么业务、你就做什么事"转变到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舞台的新视野、新境界。许多创新产品从酝酿到开发都作了认真的客户需求调查,反复的安全与效益验证和评估,最终形成成熟完备的产品给客户,这也是近10年银行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
  银行业的产品创新,从表层的"存、贷、汇"服务开始转向产业群体和企业流程内部的深层需求服务。这次评出的"首届中国地方金融十佳产品"和选入本书并经过专家点评的产品,都是直接扎根于"三农"与中小企业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产品。把工商企业的订货、融资、生产、运输、仓储、结算、风险管理和"三农"的抵押担保、个人理财与就业助学担保等方面的需求融为一体,通过分门别类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排忧解难、为企业整合资源、为社会经济构筑和谐,其价值远远超越了可以统计的金融业务数据。顺着这样一条创新思路坚持下去,建成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定将水到渠成。
  地方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正朝着内外开放的大市场、大金融跨越并有力地冲击着长期以来金融业之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门户之见。这次涌现出来的创新产品,打破了"行际封锁"和"业务封闭"的陋习,在市场资源共享和行业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林权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等特色产品就是多家地方金融机构通过若干年研发、实践、改良并相互借鉴后广泛使用的,就是金融机构合作创新的典范。
  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必须依靠市场规律和技术规律,以安全、便利、服务、超值和共赢为基础。服务的品质源于真诚,在社会公众对现代特色金融产品还不甚了解的时候,尤其需要银行提供公众放心的优质产品。
  地方金融产品的创新迎来了久违的春天,但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稳步开发和前进中的金融产品,终归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和优化。尤其是产品的安全性、使用产品的收费率、产品的规模效应、业内资源的共享、产品专利意识、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的产品开发等问题将是金融产品创新中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服务中小企业及三农特色产品选编与点评》的公开出版,有利于帮助地方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创新、研发金融新产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深耕地方、做特做优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加快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合作创新的力度;进一步体现监管部门和社会团体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支持与服务精神;进一步促进地方金融立足地方、根植社区、服务"三农"、服务微小,进而促进微小金融的发展。通过金融的百花争艳带来社会经济的满园春色,实现荷花绿叶的交相辉映。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