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爱它 恨它 皆是银保
查看完整版本:爱它 恨它 皆是银保
2009/5/7 16:27:01
  银保者,银行代理保险也。
  回首历史,保险代理人无疑是许多人认识保险接触保险的第一渠道,亦曾经是最重要的渠道。但是,伴随保险代理业务的发展,投保者已经有了越来越多接触到保险产品的渠道,比如专业的保险代理公司,比如兼业的代理渠道。而在众多兼业渠道中,银行无疑是最重要的生力军。
  银保:异军突起 发展迅速
  根据上海保监局对2008年上海保险市场的统计,当年上海42232位人身保险代理人共实现人身险保费160.53亿元;而与此同时,2026家银行网点则实现了166.91亿元保费,虽然未披露其中人身保险保费比重,但考虑银行保险的实际经营情况,上述保费绝大多数应该来自人身保险--若再算上性质极为相近的邮政渠道25.53亿元保费,超过代理人渠道当不成问题。
  从一支新军到如今的举足轻重,银保业务的长足发展引人瞩目。
  爱它:更多选择、更多方便
  当然,对我等投保者而言,银保能够实现多少保费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这对于我们的投保行为能够带来什么好处。
  从角色定位来看,银保相比传统代理人的一个先天优势,就在于其非独占性的代理性质。目前,一个保险代理人只能代理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这意味着保险代理人先天就是站在卖方的角色上,他们至多是在自己代理的公司产品中推荐较为优秀者,而不可能在市场上所有的保险产品中选择最优秀的推荐给你。与此相比,一些专业的保险代理机构以及像银行这样的兼业代理机构,由于可以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所以其才有站在买方角度的可能,才有可能真正从你的角度选择最合适的公司的产品来提供给投保者。
  银保的另一个先天优势就在于,其是兼业代理。所以诸如营业网点、员工等都是现成的,所以可以大大降低销售的交易费用--虽然过去数年保险公司为了抢占银保渠道,支付的佣金已经陡增,但依然大大低于代理人渠道。同样是来自于上海保监局的2008年统计数据,当年人身保险实现了160.53亿元的保费,同时获得佣金收入17.15亿元,占到保费的10.68%;而与此对比银行渠道实现166.91亿元保费,则获得佣金收入5.44亿元,仅占到保费的3.26%,邮政渠道更甚,实现25.53亿元保费,获得佣金收入0.72亿元,仅占到保费的2.82%。虽然银保渠道代理的产品以趸交为主,且多为结构简单保费较高的产品,但其交易费用优势是不容忽视。
  毫无疑问,银保渠道的出现,使投保人多了一种选择,也多了一种以更低费用购买保费的可能。就此而言,说"爱"银保显然并不过分。
  恨它:服务缺失、"连哄带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银保渠道这些年虽然规模猛增,但从投保者的角度来看,发展依然是不尽人意。对银行储户而言,在银行买保险,既可以节约和代理人打交道的时间,又可以统一在一个账户管理,是颇为省心的事情。但很可惜,银行似乎并未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入手来提供银保服务,银保服务更多是他们获得佣金收入的一种手段,所以能够在银行出售的必定是保费高的储蓄型保险--若想买个低费用的意外险之类,银保恐怕是无能为力的--而在诸如香港这样的发达市场,你却可以轻松在银行买到类似产品。
  产品单一也就罢了,更令人失望的是,银行似乎考虑的只是它们的佣金收入而非客户的利益,再加上银保渠道业务人员的来路复杂,导致银保渠道的推销中往往存在大量的误导,尤其是一些针对老年储户"连哄带骗"让他们从储蓄变成买保险的行为,更是导致了大量的纠纷投诉--保监会规定储蓄柜台禁售投连险无疑便是对此的一个重要监管行为。但问题就在于,禁止了投连险,还有万能险、分红险,许多误导行为仍未得到彻底的根治--实在让人牙根痒痒。
  银保渠道,爱它恨它。爱的是它规范发展后的前景,恨的则是粗放型发展不尽人意的现状。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