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随股市坐"过山车",狠狠地考验了一把基民的承受能力。(CFP供图)
回望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基民携手股民坐了一趟"垂直过山车"。经历了股市从峰值极速下跌超过70%的洗礼,也经历了股市从"谷底"向上一度超过50%的反弹的惊喜。
如今,基金2008年年报和一季报出尽,让我们不妨在此时驻足看看在这轮大牛大熊转变中基金业演绎的众生百态。
基金行业
最怪诞基金业现象
基金瘦身基金公司"发福"
■2008年,424只基金极速"瘦身"累计亏损高达1.5万亿元。60家基金公司中,有36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的亏损总额超过了100亿元,占比达到了60%。
■2008年内,公布年报的60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计获得了各类基金管理费总计307.32亿元,相比2007年度的283.82亿元,上升了8.28%。
2008年,A股市场单边下跌,其中沪深300指数下跌65.9%,跟随股市的急速下跌,424只基金极速"瘦身"累计亏损高达1.5万亿元。
与超万亿的亏损相映成趣的是管理着这些资产的60家基金公司所赚取的管理费却在同期"增肥"(见表3)。
2008年基金亏损1.5万亿元
2008年基金1.5万亿元的亏损与2007年1.11万亿元的利润形成相当大的反差。424只基金中有316只基金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了74.5%。股票型、混合型和封闭式基金成亏损大头。其中,184只股票型基金亏损9739亿元、100只混合型基金亏损4057亿元、36只封闭式基金亏损841亿元,三项亏损合计达到了惊人的14637亿元。
受累于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生不逢时"QDII基金也损失惨重。9只QDII一年亏掉505亿元,平均每只亏损56亿元。
然而,从基金公司方面看,60家基金公司中,有36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的亏损总额超过了100亿元,占比达到了60%。而亏损超过500亿元的基金公司也有8家。
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创新高
旗下基金的巨额亏损却并未对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造成负面影响。2008年,基金公司赚取的管理费收入再度创出年度管理费收入的历史新高。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内,公布年报的60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计获得了各类基金管理费总计307.32亿元,相比2007年度的283.82亿元,上升了8.28%。
天弘基金和天治基金更是逆市扭转了一直以来的困局,两家公司的年度管理费增速分别达到了228%和123%,2008年末计提的管理费规模大致达到了6700万一线,较2007年的管理费规模翻了数倍。
最忧心基金业现象:
基金经理"跳"公司老总也"跳"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基金业将这句话演绎到极致。
■截至2008年底共有257起基金经理变更公告,97起为新基金成立基金经理的任职公告,160起属各种形式的基金经理更换。
■2008年,有9家基金公司刊登了董事长变更公告,基金公司总经理变更也达11家。
2008年,新基金获批数量突破百只大关,创下了基金业近10年来的历史新高。而随着多只新基金的发行,基金经理们也是十分忙碌,"跳"来"跳"去。
基金经理"奔私"减少
天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底,2008年共有257起基金经理变更公告,97起为新基金成立基金经理的任职公告,160起属各种形式的基金经理更换,占了257起变更公告的超过6成。
股票型基金依然是2008年基金经理变更的重头,不过,与2007年基金经理的"奔私"潮相比,2008年基金经理变动更多的只是在业内流动。并且,尽管依然"汹涌",2008年基金经理"变动潮"略为缓和,变动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7年有353起基金经理变更公告,2008年减少了27%。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经理变动趋缓可能由于基金业和基金公司的扩张速度下降所致。
两成基金公司老总变动
与基金经理变动率居高但略为缓和的局势相比,更让投资者心惊的是,2008年基金公司高管也发生了一波变更小高潮,逾两成的基金公司老总在年内发生了变动。
统计显示,2008年,除去两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共有9家基金公司刊登了董事长变更公告,分别为泰信、泰达荷银、交银施罗德、华夏、诺安、中银、新世纪、博时及大成,基金公司总经理变更也达11家,分别是大成、国海富兰克林、华富、鹏华、交银施罗德、申万巴黎、中欧、信诚、国联安及富国。
而在2008年11家变更总经理的基金公司中,有2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及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都发生了一波大腾挪。在2008年的总经理变更引发人事大变动的基金公司中,上海和深圳的基金公司最为频繁,北京的基金公司次之,而广州的易方达、广发和金鹰三家基金公司人事变动比较小。
基金公司
最"豪"基金公司:
华夏基金人均创利308万
■基金业"贫富分化"日趋明显。2008年,基金业近半的管理费收入流入了华夏基金连同其他9家基金公司的口袋。
■收入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浦银安盛、新世纪基金管理费收入只有0.13亿元和0.21亿元,仅相当于基金业"大户"们的1%左右。
来自华夏基金大股东中信证券的2008年年报显示,华夏基金去年的净利润超过12亿元。员工仅397人,人均创利高达308.4万元。作为基金业资产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绝对有资格成为基金"豪门"的典型。
中信证券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的总资产约为21.90亿元,净资产约17.52亿元,与2007年基本持平。该公司2008年全年的营业收入总计33.43亿元,当年利润总额14.92亿元,其中,净利润12.24亿元,较2007年增加了3.22亿元,同比增长35.70%。
熊市基金业强者恒强
2008年,基金业近半的管理费收入流入了华夏基金连同其他9家基金公司的口袋。
熊市环境下基金业强者恒强,根据基金2008年年报,华夏、博时、南方位居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三甲,2008年管理费收入分别为27.89亿元、18.23亿元和18.1亿元。前10位基金公司共获得管理费收入152.43亿元,占全部管理费收入的比例为49.6%,该比例较2007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
其他进入前十名的公司还包括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广发基金、大成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华安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前十名公司的管理费"及格线"是9.5亿元,相比2007年的9.1亿元有一定上升。也再次证明了2008年尽管市道低迷,基金公司整体经营收入在2008年是上升的。
小公司管理费收入仅千万
与之相比,管理费收入排名殿后的基金公司,与这些"豪门富户"们差距不小,基金业"贫富分化"日趋明显。年报信息显示,2008年管理费收入排名靠后基金公司浦银安盛、新世纪基金管理费收入只有0.13亿元和0.21亿元,收入也就是基金业"大户"们的1%左右。
最倒霉基金公司:
农银汇理规模遭腰斩
■一季度市场上可比的59家基金公司中,46家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处于净赎回状态。
■2008年股票型基金募集冠军--农银行业成长基金,曾创下首募68.43亿份的佳绩,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其净赎回率高达70.98%。工银瑞信基金今年一季度净赎回率也高达31.93%,旗下工银瑞信货币基金被赎回达200亿元。
在今年股市一直振荡高走的"小阳春"、并成功突破2500点年线的行情中,基民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赎回。
统计显示,剔除去年未发四季度报和2009年一季度刚成立的基金,今年一季度市场上可比的59家基金公司中,46家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处于净赎回状态。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 去年才新鲜成立,并屡创规模新高的行业"新星"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成为今年一季度资产规模缩水最快的公司。
去年股基募集冠军净赎回七成
据统计,农银汇理基金公司报告期内遭遇净赎回17.90亿份,净赎回率为47.46%。该公司旗下首只纳入统计的基金农银行业成长,即2008年股票型基金募集冠军,曾创下首募68.43亿份的佳绩。不过该基金自2008年8月5日成立以来,份额不断缩水,截至2009年3月31日,该基金份额已经降至19.86亿份,不到一年时间,净赎回率达70.98%。
对此,国际金融理财师覃伟认为,农银汇理基金存在巨大的渠道优势,加上该基金公司大股东对旗下新发基金尤为重视,使得包括农银行业成长等基金规模大幅超越市场平均募集水平。不过,由于股市反弹,成立时的"帮忙资金"陆续撤退,导致该基金资产规模迅速缩水。
工银瑞信赎回率高达31.93%
另一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的命运与农银汇理相似,也在一季度经历了规模缩水的阵痛。
数据显示,工银瑞信基金今年一季度净赎回率也高达31.93%,旗下工银瑞信货币基金被赎回达200亿元。剩余44家基金公司的净赎回率也分别在0.09%~27.40%不等。
基金产品
业绩最揪心基金:
中邮优选暴跌后大涨
■2008年,嘉实300、中邮成长、广发聚丰、易基50和诺安股票5只基金亏损大户,亏损额均在200亿元以上。
■中邮核心优选今年一季度收益39.89%,但去年净值大幅下跌61.88%,跌幅居第四位,业绩波动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潮退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A股市场自07年10月16日见最高点以来,2008年一路下跌,上证综合指数下跌65.39%。覆巢之下无完卵,基金承受一定的损失在市场意料之中,但是,遭受的损失额之高,却还是远出大部分投资者的预料之外。
五公司去年均亏逾200亿
基金年报信息显示,2008年,嘉实300、中邮成长、广发聚丰、易基50和诺安股票,这5只基金亏损大户,亏损额均在200亿元以上。在这5只基金中,有2只是指数型基金,另外3只基金则一向以强悍风格著称。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去年指数大跌给指数型基金带来的杀伤力最大,而那些一贯以高仓位操作的基金更容易遭受损失。
而除了额度巨大,基金亏损的幅度也令人心寒。
业绩上蹿下跳考验基民心脏
2008年,基金市场上除了低风险类产品外,其余类型基金无一不跌。开放式基金中,指数型基金平均下跌62.60%,股票型基金平均下跌50.63%,偏股型基金平均下跌49.75%,平衡型基金的平均跌幅都有 42.75%。其中业绩表现最差的股票型基金摩根士丹利华鑫基础行业净值下跌了66.42%,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泰达荷银成长净值也下跌了31.61%。
结合2009年的一季报来看,业绩最让人揪心的基金则是中邮核心优选,今年一季度收益39.89%,在所有开放式基金中排名第一。但去年净值大幅下跌61.88%,跌幅居第四位。中邮核心成长、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的业绩波动幅度之大也令人咋舌,考验基民心脏承受能力(见表2)。
基金公司最追捧的基金:
海富通自持QDII逾三成份额
■2008年,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自家基金产品成风。其中,海富通基金公司2008年度持有海富通海外QDII份额规模约3000万份,占该基金份额比例的36.71%。广发基金公司持有广发聚丰基金份额达2.82亿份。
■基金公司从业人员2008年度合计持有基金份额规模达到4.40亿,人均持有基金份额近8.53万份。
2008年,基金发行市场一片萧条,基金公司以自有资金投资自家基金产品,成为基金规模扩张的一剂灵丹妙药。
2008年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末,国内60家基金公司合计持有191只基金的份额达到77.46亿份。
广发持聚丰基2.82亿份
被基金公司持有份额比例最大的基金是海富通海外QDII基金,海富通基金公司2008年度总共持有该基金份额规模约3000万份,占海富通海外QDII期末份额比例的36.71%。
单只基金被持有份额规模最多的是广发聚丰基金,广发基金公司持有该基金份额达到2.82亿份,持有份额规模最小的是华宝成长基金,华宝兴业基金公司持有该基金份额22.2万份。综合而言,持有旗下基金份额规模最大的前三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持有份额分别达到8.15亿、8.06亿、5.36亿,持有基金品种数量分别是14只、9只、4只。
基金从业人员持基4.40亿
与此同时,基金从业人员持基份额规模也不容小觑,2008年基金年报披露,基金公司从业人员2008年度合计持有基金份额规模达到4.40亿。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开信息,截至2008年12月初,全国基金公司在册从业人员数量为5166人。以此数据为参考,基金从业人员2008年度人均持有基金份额将达到8.53万份。
以基金从业人员持有的基金品种来看,股票型基金被基金从业人员持有的份额规模最大,合计被持有规模约为2亿份,此外基金从业人员持有的混合型基金、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QDII基金、保本基金份额规模则依次减少,分别约为7166万、6401万、6023万、4093万、32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