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银行理财产品走出亏损泥潭?投资者去留难定
查看完整版本:银行理财产品走出亏损泥潭?投资者去留难定
2009/4/30 6:15:13
  "我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终于快回到我的成本线了,亏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现在我到底是继续持有还是赎回?"靳女士前年买了某银行理财产品,最多跌幅达12%,产品到期,不甘认亏的靳女士选择了延期。年初以来股市反弹,靳女士去年"延期"的银行类基金理财产品开始走出亏损泥潭。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靳女士面前,现在到底是该就此赎回还是继续持有?
  其实,很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都跟靳女士面临着同样的问题。2007年股市处于高点时,银行推出了一批以股市为投资标的、以基金组合为运作模式、期限在1年左右的理财产品(FOF,又叫基 金宝)。由于当时市场气氛热烈,同类产品得到了像靳女士这样的投资者的热捧,银行甚至给予类似产品20%左右的预期收益率。然而,从2007年11月开始,上述产品陆续迎来大幅浮亏。在大幅亏损的压力下,工行、建行、农行、招商等银行均对本行类基金产品采取补救措施,进行了"延期",即投资者在到期认亏赎回之外,还可以持有以期待市场回暖。
  今年以来,随着资本市场回暖,去年银行的"延期"补救措施开始显现效力。以去年到期的"招商银行添富增利理财计划"为例,当期单位净值为0.8851元,在经过大半年补救后,截至今年4月3日,产品净值已达到0.9540元,完成保本可期。同时,民生银行的"港基直通车"QDII产品净值,半年"延期"后净值也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
  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前期亏损过大,近期市场的回暖并未让产品扭亏为盈,仅仅是减少了浮亏。反倒给投资者出了难题:去年亏损的滋味实在不好受,现在市场回暖了,该抓住机会清仓,还是该继续持有产品以弥补去年的损失?
  早报投资理财顾问团顾问、农行省分行营业部财富管理中心主任余东升认为,近期银行类基金理财产品的强劲回升,一方面得益于市场背景,同时也得益于银行操作策略的调整。去年相当多银行在选择"延期"的同时,在基金组合中提升了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的比例;但在预期今年股市的回暖后,部分银行从今年初开始在同类产品中已经开始加仓股票型基金,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不过,目前宏观形势难判,产品收益表现非常反复,增加了投资者决策的难度。"投资者是否继续持有上述产品,不仅需要判断股市的整体表现,还需要关注银行的资产管理能力,即在基金池中选择不同类型基金的配置比例。"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