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刻意"定向发行,弥补客户去年损失
近来,信贷类理财产品近来凸显出回暖趋势,发行数量大幅上升,虽然到期收益较之前成下行趋势,但是仍挡不住信贷类产品的热销,而业内人士透露,信贷理财产品的热销有隐情。
产品突增有隐情
在经历了去年年末的回落行情后,信贷类理财产品忽然春意盎然:统计显示,3月份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发行229款,其中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176款,已接近2008年下半年发行高峰时的水平。业内人士认为,2009年以来我国信贷规模快速增长,由银信合作所投向企业和基建项目的产品不断增多,信贷类产品成为理财市场主力的趋势,已经越发明显,俨然已是理财产品市场第一大类型。
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却表示,信贷类产品激增有内情。"去年某些银行发行了大批挂钩汇率、海外股票市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结果损失惨重,到期收益基本都为负。今年以来,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这些银行发行了投向基建项目的信贷理财产品,而且是定向发售给特定客户--就是去年损失惨重的那些客户,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这些客户在去年高风险投资产品上的损失。"该人士表示。
而市民汪女士告诉记者:"我接到银行短信,通知说有定向发售的信贷类理财产品,是投向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有政府做担保,收益稳定。不过,除了我们这些去年资金受损严重的客户外,其他客户好像没有购买的权利。"业内人士认为,将现在行情较好下的产品定向发售给特定客户,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客户的过去损失,另一方面补救银行的声誉。
收益下降仍为热门
据记者了解到,银行增加信贷产品发行量除了基建项目建设需要资金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贷理财产品与同期限产品相比收益较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不过银行理财师分析认为:"虽然信贷类产品行情不错,但与同期限的定期收益相比的优势却呈下行趋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存在一定程度下降,其与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的优势有所缩小。但是与此相背离的是,信贷类产品的销售却十分火热。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因为投向基建、有政府担保背景,最近很多人都来购买信贷类产品。"
上周某银行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期限1年,预期年收益高达6.0%以上。不过,理财师提醒投资者不要被高收益盲目吸引:"在购买该类产品时,首先要看委托贷款的企业信誉度及经营情况怎样,然后要弄清楚是由地方政府担保还是其他企业做担保,一般情况下,有政府做担保的比较稳健有保障;而以其他企业做担保的,虽然收益高,但是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