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画/万永
一轮气势汹汹的熊市,让刚刚度过+十一周岁生日的中国基金业饱尝资产管理规模缩水和行业信誉度下降带来的苦楚。对于基金经理而言,2008年同样是苦涩的一年。在黑天鹅舞动的市场里,基金经理们在系统性风险面前节节败退,挫折感与无力感伴随着基金净值的一路下滑。"基金管理的成功,只有25%取决于基金经理的能力,75%都要取决于市场。"巴菲特曾经说过的话,在2008年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熊市留给基金经理们的遗产并不仅仅是挫折和遗憾。在金牛基金经理眼里,挫折是一种财富,从中他们既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能找到穿越牛熊市场巨变,持续战胜市场的利器--鲜明的投资风格。
"每个行业或者说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局限性,但这些局限并不能成为替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恰恰需要在这些局限上寻求突破。"在采访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的时候,让中国证券报记者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对市场和板块的看法,而是他对基金经理这一职业的体会。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攀比排名的压力往往导致基金经理"抱团取暖",投资上"随大流"。但如果想突破行业的局限性,做到持续超越市场,就必须依靠基金经理的独立思考,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投资风格,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始终坚持。
如果细心观察金牛奖获奖名单,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股票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都具有十分鲜明的风格特征:华夏大盘的灵活多变、富国天益的沉稳坚定、博时主题的逆向投资、华宝兴业多策略的风格轮动。这些基金的三年期收益不分伯仲,但风格上却泾渭分明。既让人领略到股票投资的无穷魅力,也足以证明风格多样化的道路确实可行。
坚持鲜明的投资风格知易行难。就像富国天益,在2007年的单边大牛市中表现并不突出,基金经理陈戈也承受了外界的很大压力。又如始终保持高仓位的中邮系基金,2008年排名非常靠后。但事实证明,坚持往往是有回报的,富国天益连续三年的回报名列前茅,中邮系基金今年以来的排名也位居前十。
而与它们的业绩相比,基金经理的勇气更值得钦佩。中国基金业还处在初始期,基金公司对管理规模的追求、基民对净值的追求都还表现得十分不成熟。坚持往往意味着巨大的压力。但正如王亚伟所说:"这取决于你把为投资者理财看作是一个职业还是一项事业。如果你觉得它是事业,想有所追求,那么这个过程中,你就会多付出,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而且要承受压力和孤独。"
当然,坚持投资风格并不意味着盲目和固执,而是建立在基金经理的独立思考和投资风格的经过验证上。只有把诸如06、07年的大牛市和08年这样的大熊市中积累的经历转化为经验,才能发现真正适合基金、适合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从这个角度讲,2008年的熊市的确是财富,它就留给中国年轻的基金经理们百年不遇的投资经历,从中能有多少人"宝剑锋从磨砺出"?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