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P图片
心有定力,悠哉乐哉
□阳欣
杨老伯十年前就退休了。他原先是一家企业的中层干部,平日里整天忙忙碌碌的,感觉生活挺充实,猛一退休,在家闲得慌,不免感觉空落落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学习投资炒股。
杨老伯对自己的投资行为很清醒,不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不让自己脱离社会生活,有点事干。那时,他正好60岁,儿子女儿工作都不错,孙女外孙女学习也都很自觉,老伴又将家务全包干了,他成了大闲人,感觉很无聊。"买点股票,就会关心国家经济形势,关心上市公司业绩,有点事可以操操心。"杨老伯说。
和很多新手上路一样,杨老伯第一个股票是听朋友推荐,买的是五矿,3000股,投资36000元。当时五矿涨得不错,但他没有出来,后来遭遇市场大跌,股价从他的成本价12元跌到8元,朋友受不了了,让他出来吧,止损。他却很镇静,说不怕,他说他研究过公司的基本面了,中央企业,做矿产进出口的,这样的公司怎么会不好呢?相反,他在8元左右又买了3000股。总投资加到了60000元。"我这笔钱不急用,这个股票很好的,不急着卖"。杨老伯是个有主见的人,他认定的事,基本不受到别人左右。于是,他每天该打拳时打拳,该旅游时旅游,该和老友喝茶时喝茶,心里笃悠悠的,那点股票并不往心里去。
冬去春来,市场经历一轮急跌后第二年再起升势,也是不负杨老伯的诚意和坚守,到第二年,五矿竟然涨到了20元出头,他这才出来。原先6万元投资,翻了个倍,净赚6万元。"首战告捷,我的任务完成了,"杨老伯很开心,他又做了个令老友惊讶的决定,把赢利的6万元全都撤了出来,给儿子女儿和老伴各2万元补贴家用。"我不必给自己很大压力,赢到的钱用掉才开心啊。呵呵,好比我们搓搓小麻将,赢点钱,增加点乐趣。"
有着良好心态的杨老伯,后来又做过粤美的,也是先套后赢,从12元的成本一直捂到了50元,走了4000股,留下1000股一直捂到80元。这回他赚得更多了,整整赚了20多万元,于是儿子女儿买房子时,杨老伯也乐呵呵地做了点贡献。当然,他自己也和老伴一起享受了几次国内国外的快乐旅游。
对于晚年炒股,杨老伯的体会是,不能急,不做短线,挑个好股票捂着,养着;此外,赚的钱一定要花掉。呵呵。他现在留在股市里的钱已经是负成本了,"即使全部亏掉也没关系啊",他乐呵呵地说。
妈妈退休后理财正带劲
□鱼儿
我对老妈说,老人不理财,你别忙乎了,享享清福吧。老妈听后嗤之以鼻,说,老人理财不理财要因人而异,对于有能力有兴趣理财的老人来说,理财或许还是丰富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呢。
老妈一向是我们家的理财高手,退休前就是一个财商相当高的企业管理人员,当年参与组建一家国有房地产公司,身为项目开发部经理的她,只身谈下几块待开发土地,为公司赚了很多钱。
一转眼妈妈退休了,从企业管理者的岗位上退下来,她着实不太适应。其实老妈退休后,更不适应的人是老爸,家里突然多了个全日制的领导,爸爸的日子过得"艰难"。妈妈没事干,爸爸处处受指挥,两个人的矛盾没少闹,这可苦了我这个"和事佬"。
不过,自从大前年股市转牛开始,爸爸和妈妈似乎也度过了退休后的磨合期,"合作理财"成为两人的共同选择。老妈炒股票是很有心得的,当年就买了好几张认购证,成为了中国第一批股民。退休后重振旗鼓,一样火眼金精。去年我被市场忽悠,看好中国石油,执意在40多元的高位买入股票,妈妈特意打电话提醒我别买,可惜我不听老人言,一套套了一年多。去年年初开始,股市急转直下,老妈的股票逃得比兔子还快,去年底,盘点的结果是盈利50%以上,在弱市里面炒股能有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
说句实话,我觉得老爸老妈理财能否赚钱并不重要,关键是丰富了他们的老年生活,而且能够保持活力。前年年底,老妈大举进入股市,我作为赞助方,投资买了台电脑。自打那以后,老妈早上锻炼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等开盘。老两口好象重新回到了上班那时,白天有了重要的事情要忙乎。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60岁正是一个人最成熟、经验最丰富的时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理财,或许能够得到比赚钱更有益的收获,那就是充实的晚年生活。
贪图便宜买来"废纸"
□曾实
因为工作中经常与券商打交道,类似的故事已经在不同的券商那里发生过:一位老太太,看到周围不少人炒股好不热闹,便拿出辛辛苦苦积攒的2000元,到营业部门开户,决定"入市"。买什么呢?老人一无所知,就告诉边上人帮她操作:"什么东西最便宜,就买它。"要知道,快到期的权证(俗称"末日轮")往往价格不到1元,最便宜,于是老人股票帐户里全仓买进了这些便宜货。要知道,权证是有时间价值的,且当天买进当天可以卖出(即T+0交易),因此容易成为投机对象,价格大幅波动。一般随着到期日临近,其价值会慢慢归零,到期日后若不行权,这些权证将成为废纸一张。
这位老人买进后,也不再关心其账户涨跌,一段时间过后,等她再来到营业部查询,结果发现大屏幕上她买进的权证"找不到"了(因为到期被摘牌),她账户里的资产价格为零。这下她呆住了,马上去找营业部工作人员,要求赔偿自己损失。还出现闹到相关上市公司和交易所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面对这样的客户,有关方面往往象征性进行点赔偿和安慰,大部分损失还得投资者自己扛,且不论其间要费多少周折,有多少辛酸和无奈。
所以,老年人在投资时,至少要弄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产品,才能让自己的多年的血汗钱不至于打水漂。今年创业板将推出,管理层将设立投资者准入制度,据悉入市资金门槛为30万--40万元,对年龄好象没有限制。但创业板风险大,目前来说,上市公司不符合规定将直接退市,而不像现有的公司那样连续或大幅亏损先被ST有三年缓冲期。
此外,创业板公司上市当年即便业绩大跌,承销商也不用承担责任,所以,这样的产品也不适合老年人"玩",否则钱财可能像上文那样被"洗劫一空"。老年人投资时,除了看价格外,也要问问其价格波动情况,若价格上蹿下跳,哪是年迈的心脏能承受的?
邻家老太的"另类理财"
□浅草
70多岁的张阿婆是我的邻居,慈爱善良,老伴儿多年前去世,儿子在外地工作,只剩她一人养只小狗作伴。休息的时候,我们常常在小区里碰到她,一见面,她就拉住我的胳膊,压低嗓门说:"我刚从证券大厅回来,股市不错啊!我的股票赚了,呵呵!现在已经是50多万了。你消息灵通,知道最近还有什么利好吗?是不是该逃了?"我虽然供职财经媒体,却对证券始终"远观不亵玩",只能笼而统之地和阿婆讲讲宏观经济走势。也不知听懂没有,张阿婆只是用力地点头。
前天,小花园里又见到她,她一路小跑过来,又拉住我胳膊,还是那样兴奋:"股票套进去了,民生银行的啊,算算亏掉10多万了。你消息灵通,经济不景气还会多久啊!"
我这次忍不住了,说道:"阿婆,最近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都不太好,还看不到见底的迹象。我觉得您还是多注意休息和调养,您身体还好,但也不要在股市上太费神了,看这涨涨跌跌,我们年轻人心脏都受不了。攒点儿养老的钱不容易,您有损失我们也担心啊!"
听了我的一番肺腑之言,张阿婆笑了,"别为我担心,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阿婆我'不差钱'。儿子在外工作,收入不少,我不去管他。我只想抱孙子,劝儿子儿媳多少回,他们只当耳旁风,我也死心了。除了狗狗胖胖,还有什么可操心的?我以前是教师,退休待遇都很好的。我也没有别的爱好,也不是那享受的命,每天不去趟交易所,这心里就空落落的,总得有个事情做啊!只要从交易所回来,我就特有精神,这已经成了我退休生活的一部分了。你不用担心,股票我也做了十几年了,这张涨跌跌的,就那么回事,赚了开心,将给你听听,套牢了,就放着,反正也不需要用它。这么多年了,熊市牛市见了好几次,我从来不割肉的,哈哈。"
看着阿婆那如同孩子般绽放的笑脸,我明白了,她老人家为何身体一直这么硬朗,明白了她始终是微笑着生活--她不是投机者、身家利益牢牢绑定的投机分子;她是只是爱好者,一个毫无功利思想、满是闲情逸致的爱好者!
这样的老年人,闲着干嘛,玩玩股票、玩玩刺激也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