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市场经济本质上不歧视穷人
查看完整版本:市场经济本质上不歧视穷人
2009/4/21 2:21:48
  茅于轼先生是我尊敬的一位长者,但他最近发表的一些言论是我不敢认同的。我不想逐一分析,具体讲讲最近引起广泛争议的"厕所论"。茅先生坦承"无厕廉租房就是歧视穷人",他的理由是,"市场经济这个制度本身必然会造成歧视穷人"。对于他的这个所谓"理由",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因为,假使茅先生的看法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就失去了正当性吗?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优胜劣汰。胜者成为富人,汰者成为穷人,就此而言,市场经济的客观后果的确会造成一个社会的贫富分化。但是,正如吴敬琏所说,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好的市场经济要从制度上保证每个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权力,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与和谐;坏的市场经济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人以多数人的贫穷为代价致富。如果说,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偏重于坏的市场经济,那么,1929年大萧条尤其二战后,西方的资本主义就偏重于好的市场经济。国家对市场的干预,福利社会的出现,让普通民众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因而相对过去有所减少。
  从我国来看,改革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物质生活相比计划时代有了天壤之别,精神的自由度也不是以前可比的,社会的贫困人口从改革前的2亿多降到目前的4千万。正是基于这个变化,近年颇受争议的经济学家张维迎才会说,市场经济最大的受益者是普通人。尽管你可以不赞成他的这个观点,但至少在张看来,市场经济是有益于穷人的。事实上,茅先生在同一个谈话中,也说过,"我们也曾采用过人人都吃大锅饭、更为公平的计划经济体制,但结果是,没有人敢富,举国都穷人","而采用市场经济制度是我们经过摸索后,时间的选择"。假如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造成歧视穷人,我们还实行市场经济做什么?--可见,茅的上述表述,本身就是互相矛盾的。
  在这里,我们要分清竞争所导致的客观后果与市场经济必然歧视穷人之间的区别。如果市场经济在价值观上就先天地歧视穷人,人类就没有必要选择这一制度。市场经济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之所以不会歧视穷人,是基于市场经济本身的需要。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等价交换,要交换双方的地位就必须平等,只有平等才能公平交易,并自由地选择交易对象。所以,市场经济是排除等级、身份、特权等不平等因素的,虽然现实中要做到完全平等的竞争不可能,但至少在价值上它倡导公平竞争,并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们的公平竞争。
  就中国的情况来说,由于我们正处于转型时期,又是一个讲究人情关系的国家,加之各种保障产权和竞争的制度不完善,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正常经济活动干预太多,不公平竞争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富分化在近几年有所加强。具体到穷人,当前造成"穷人恒穷"的原因在于,穷人所拥有的人力、社会、土地、金融、自然等资源难以资本化,从而使得穷人从先天条件,到后天环境,都难以摆脱贫困境遇。张维迎就曾讲到,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但农民手里都有值钱的东西--土地、住宅、宅基地,它们都不能卖,即使进了城,也只能放在那儿。换言之,社会落后,不是我们没有资产,而是没有把资产变成资本的途径。所以,要走出"穷人恒穷"陷阱,就必须制定一套能使穷人资源资本化的政策,至少应使穷人能够参与资源开发或持有的收益分配。比如,农民如果可以把宅基地卖了,他就可以到城里买房,但现在政府不允许,我们的土地只有使用、耕作的权利,没有交易的权利--严格说来,这不是市场经济之错,恰恰是这一系列政策,是反市场的。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经济形态中,市场经济给人们的选择空间最大,致富的机会也最多。它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也会导致贫穷的出现,但它有一个其他经济形态所没有的优点,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大可能成为富人,或者最大程度减少贫穷。所以,市场经济本质上不歧视穷人。相反,穷人欢迎市场经济。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