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市暖风频吹,赚钱效应开始凸显,投资者渴望跑赢大盘的心情也更为急切。曾经随着熊市而沉寂一时的私募理财,开始"由阴转晴"。
赚钱效应吸引股民
上周五,在解放碑某营业部大户室内,一位私募的操盘手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一份操盘记录。这份操盘记录是券商提供的交割单,时间是从2008年7月25日至今年4月3日。记录上显示,这一样板账户目前的可用资金加股票市值是502万,"除去本金,现在一共赚了464万。"
"现在我们已经把资金门槛由过去的50万提高到100万。"操盘手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财富效应,客户源源不断。今年以来,便有上千万的新增资金进场,目前旗下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一亿,"平均月收益在25%左右,最低的月收益也在15%以上。"
而盈利分成的比例起坎是30%,"如果超过大盘收益一倍以上,我们要求50%的分成",操盘手说。但操盘手拒绝透露自己的工作室名称,而据记者了解,该工作室的总部在深圳。
公募私募今年都火
"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由于今年行情较好,普遍盈利都比较理想。"重庆卧龙投资管理人许方,也是私募操盘手,旗下不仅有按比例分成的代客理财,也有按资金分成的投资合伙企业。
许方告诉记者,与2001年的熊市相比,最近这波熊市对私募的杀伤力并不大,原因在于熊市时间很短,股民的信心恢复很快,目前许方操盘的资金也在1亿左右,提成的比例也在三七的基础上浮动,最高分成比例达到60%。"股市目前进入消灭散户的时代。"许方表示,从去年和今年的战绩看,散户行情基本没有出现,而公募和私募,则凭着资金的专业优势,在股市"抢"了钱,都比较受青睐。
中小散户要擦亮眼
"您的股票最近操作得怎样?仓位多少?"随着行情转好,各种来自所谓"私募"的推销电话也开始泛滥,也受到部分中小散户的青睐。
"从长远来看,股市将进入机构博弈时代。"华龙证券的分析师告诉记者,真正有影响的私募基金,拥有足够的资金量,一般不会在茫茫人海中拉散户的少量资金炒作。而中小散户由于信息比较闭塞,容易受到高收益的诱惑,很可能被一些"山寨"理财专家忽悠,"因此,更需要他们擦亮眼睛。"(记者 陈富勇)
链接》》
私募与公募
公募基金是从基金公司或代理的银行、证券公司公开购买的理财产品。"公开"的意思有二:第一是可以做广告,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募集。第二是募集的对象数量比较多,比如一般定义为200人以上。
私募就是私下募集的理财产品。"私下"的意思如下:第一,不可以做广告。第二,只能向特定的对象募集。所谓特定的对象又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对方比较有钱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二是指对方是特定行业或者特定类别的机构或者个人。第三,私募的募集对象数量一般比较少,比如200人以下。
部分私募的收益可能会比公募好,因为它不需要信息披露。在投资时也没有各种限制,这样投资方式就会灵活很多。私募基金跟公募基金比较,最大的不同是,私募基金是不受基金法律保护的,只受到民法、合同法等一般的经济和民事法律保护。若投资者接受建议操作股票出现亏损,正当权益将很难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