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年热炒和此波金融危机的多重影响下,中国大陆书画市场似乎一时难有起色,行内人士和众多买家均心有疑虑。从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现代"把戏"之中,人们也在反思:作为收藏及投资重要对象的中国近现代和当代书画的价值信度究竟在哪里?或者说,无论我们是倾心于古典美学的追寻,还是钟情于当代艺术的发展,应当如何考量和把持中国书画艺术的价值内涵?尽管这样的思索并非易事,但当拍卖场上硝烟散尽之时,我们不得不进行重新审视。
多年来,以傅抱石为首的"新金陵画派"佳作均是书画市场的"绩优股",本期"特别策划"以详实鲜活的史料,颇为用心又饶有趣味地为我们提供了"新金陵画派"崛起的新解读,在力图还原历史的前提下展开我们的反思--置身于新中国开创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之中,"新金陵画派""一手抓传统,一手抓生活",尤其在"抓生活"即"师造化"这条路上,时代成就他们开创了"既有时代气息,又具民族特色"的新山水画,他们以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不同于古人的面目,在中国当代山水画史上留下了独特的篇章。"新金陵画派"不仅在当时获得了"主流"的位置,即使在当今艺术多元发展的格局中,也在持续着某种影响并引发着我们的思考。
一个画派的诞生、发展乃至隐退,绝非偶然。画家以及画家群体本身,即在传统文化的惯性脉动和与时代及当时文化环境的双重互动之中,绘画艺术本体也正是在这种顺应或对峙的张力之中获得了发展。"新金陵画派"崛起的个案,彰显了有着深厚传统的中国画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书画艺术的价值内涵也当寓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