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s179085343
2009/4/12 23:48:39
东亚银行最近设计出一款儿童理财跳棋,格式与传统的跳棋相似,但决定跳棋进退的依据却是理财行为。每个玩家的游戏初始财富为500元,跳棋如果正好走到每周记账、做家务、购买宝贝保障险、购买宝贝礼仪存单、拿到压岁钱、开设网银、参加宝贝理财等格子,都能增加50元-200元的财富,而走到购物、遗失零用钱、买玩具等格子,或是要减少分数,或是直接倒扣50元-100元。如果玩家财富数为负则自动出局。东亚银行希望这款理财跳棋能够成为儿童理财的启蒙教育手段之一。
据了解,像东亚银行这样关注儿童理财的银行并不多,尽管我国孩子的零用钱数量不断增多,但儿童理财却面临"家长不热乎、银行不起劲"的遭遇。
儿童理财在国内:选修课
全世界零用钱最多的是中国孩子。早在7年前,9家调查机构就对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大中城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岁-15岁的孩子拥有的零花钱、压岁钱已高达56亿元。在被调查的9个大中城市的450万名6岁-15岁的儿童中,87%的孩子拥有零花钱和压岁钱,平均每人每月可以从父母和亲属那里得到60元零花钱,压岁钱平均高达730元。
对于孩子而言,钱多不是好事。如果不好好打理,会引发各种"成长的烦恼"。但纵观各家银行,面对成人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不断创新,但针对儿童的理财服务却似"被遗忘的角落",表现为:
账户不普遍。目前国内开设儿童账户的银行只有寥寥数家,除东亚银行的"聪明小当家"外,只有中国银行的"奥运成长账户"、民生银行的"小鬼当家理财卡"、恒生银行的"智多KID"账户和花旗银行的"亲子成长"账户。一些银行对于未成年人开户还有种种限制,有的银行要求开户人必须要每月定期存入同样的数额,每个存折上还不能超过2万元,开户人享受的优惠是免交利息税,但是,这种"优惠"针对的是困难家庭的子女。有的银行不能为未成年人独立开户,但是大人开户后,可以随时在存折上添加孩子的名字,这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账户。如果希望用该账户进行理财的话,还需要最低存入15万元人民币的可观数额。
功能太单一。目前银行开设的儿童账户功能大多只有储蓄,而香港部分儿童账户的功能已经与成人账户分别不大。最典型的是恒生"智多Kid"账户,除了储蓄账户,还有理财账户,可以享受多元化的投资、存款,以至保险服务。其中投资服务与其他理财账户一样,包括基金、证券、股票挂钩投资、存款证、股票每月投资计划和基金每月投资计划。
儿童理财业务在国内之所以步履蹒跚,缘于三大原因。首先是家长的观念。大多数家长怕孩子过早参与理财,一是影响学习,二是会变得唯利是图。因此,大多数家长对儿童理财并不赞成,能够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并让孩子进行理财实践的家长并不多。
其次是中小学没有理财教育方面的课程,学生无从接受系统而正规的理财知识,理财知识十分薄弱。理财专家认为,5岁-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7岁-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11岁-14岁的学生要懂得人们的花费和储蓄受哪些因素影响,懂得如何提高个人理财能力;14岁-16岁的学生要学习使用一些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如何进行预算和储蓄。但我国孩子绝大多数不能达到上述水平。
第三是银行认为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同时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而且儿童账户的额度不大,却需要一批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管理。算完经济账后,银行觉得没有太大收益,因此也不积极开展儿童账户。
儿童理财在国外:必修课
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巴西等一些国家,越来越多的学校制定了理财教育计划,把理财教育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
英国---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很流行,有1/3的儿童将他们的零花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金融机构。大多数英国银行都为7岁-16岁孩子开设特别账户,只要1英镑就可以开设,孩子们可以为自己的账户取一个他们喜欢的名字,比如"莎拉的账户"或"我的第一辆自行车账户"等等。这种账户的利息高达4%。还有一种账户是针对11岁-15岁孩子的,叫做"快款",这一账号有计算机联网,户主有一个ATM卡和一个密码,可以在英国的几乎任何ATM机上取款。
美国---美国儿童理财教育一是低龄化,美国丹佛专门为青少年开设了一家银行,已经吸收储户1.7万个,客户年龄平均才9岁,最大的不超过22岁。为了让孩子尽早学会理财,由美国教育部资助,全国34个州的3000所中小学生家长参加了一项庞大的储蓄计划---"为美国而储蓄"计划。该计划创始人强调:"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新一代的储户。"二是理财教育途径多。美国青少年理财教育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给孩子讲授理财之道已经成为美国中小学教育及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从孩子踏进幼儿园起,孩子们就会接受有关" 钱"的概念。他们会知道钱是什么,如何处理好钱在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到孩子11岁时,他们基本上完成了经济上的"需求与供给"课程。中学时代他们就能对各种财务运用有深入的了解并有一些社会实践。
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平均每个美国孩子每周通过家务劳动可以从父母那里拿到5美元-20美元,孩子们不仅习惯而且经常彼此互相炫耀"工资"的多少。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愿望和责任感。
日本---言钱不耻。日本传统观念曾经认为,学校传授金钱知识是不道德的。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让孩子们从儿童时期开始就在实践中掌握金钱知识。日本大阪府一所中学采用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以"储蓄与消费"、"不法经营"和"用卡知识"为主题进行授课。例如,一年级学生买花种进行培育,并在当地的节日庆典上出售。二年级学生则请来生活中心的顾问讲授不法经营的手法,以及冻结期制度(在分期付款销售中,顾客可在一定期间取消合同的一种制度)的有关知识等。学生接受这种教育之前和一年之后所做的调查表明,能对信用卡进行说明的学生明显增多。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节省使用零花钱以及储蓄压岁钱。而且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家庭收入高低,都会告诉孩子玩具只能买一个,如果想要另一个的话就要等到下个月。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个账本,用于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
新加坡---储蓄迷增多。教育部、邮政储蓄和银行每年都开展全国性的校际储蓄运动。上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全国中小学生参加储蓄的百分比就超过53%,平均每名学生大约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学生如此会存钱,在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合力引导。在"节俭和储蓄是美德"的理念倡导下,许多孩子都成了储蓄迷,他们为了防止自己花钱大手大脚,连提款卡也不申请。
儿童理财:不是鸡肋是宝藏
东亚银行在其最新一期的理财杂志《显卓人生》对儿童理财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儿童教育专家提出:孩子越早接触钱,学会了理财,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可以说,在如今的社会,理财能力也是一种生存能力,金钱观念和理财能力将成为21世纪孩子们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理财教育"从娃娃抓起,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者,而是让孩子在接受理财教育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学会价值判断和提高道德尺度,树立自尊、自立和责任感,促进其个性能力的良好发展,从而为其长大后独立理财和开拓一番事业打下较好的基础。专家认为,银行开设儿童理财业务,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让孩子养成节俭和储蓄的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一定的存款,培养潜在的有忠诚度的优质客户。心理学显示,大多数人都是"做熟不做生",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对于自己从小就存钱的银行,感情总要深厚一些,无论是储蓄、办银行卡、购买理财产品等,都会第一时间考虑这家银行。
教孩子开设儿童账户,将余钱存起,是让他们认识理财的第一步。专家认为,要吸引孩子开户,可以借鉴境外一些银行的做法,比如设定较高的利率。香港永亨银行的My Kid储蓄有一个类似零存整付的计划,每月供款,有不同的存款期供选择,利率也不同,存12月、18月及24个月,均有3%的年息,36月及48月则可享受更高的年息3.25%。这种存款计划可以鼓励孩子将存款期延长。
生动有趣的储蓄卡也是吸引儿童开户的因素之一。很多银行会以设计特别的存折簿作为招徕。如香港大新银行过去以卡通"芝麻街"为主题,设立儿童账户,今年则以近年深受孩子欢迎的卡通"Thomas火车"作招牌。开立Thomas & Friends儿童储蓄账户的孩子,可以拥有一本Thomas & Friends的存折簿,内页是不同的Thomas & Friends图画,每年生日的月份还会收到Thomas & Friends生日卡,喜爱Thomas & Friends的小朋友自然不愿错过机会。恒生银行"智多Kid"储蓄账户有特别设计的存折簿及簿套,色彩缤纷,每年生日还会送上"智多Kid"周年收藏卡。有的银行的存款卡上还可以印上孩子自己的照片,自然也会提高孩子的储蓄兴趣。
发放精美的礼品也是一招。如香港大新银行对上年已开立该行儿童储蓄账户的储户,今年将寄储蓄目标金额,孩子只需将钱存入"芝麻街"儿童储蓄账户并达到指定储蓄目标,就可获得精美礼品及"芝麻街"奖状。
专家认为,儿童理财教育应该生动有趣。香港部分银行为儿童账户设立了网站,让孩子学会网上理财,儿童网上银行还有理财小游戏。比如大新银行设有网上理财服务,可以查询账户结余及最新交易记录,还设有网上心意卡、记事历、计算器、互动网上游戏等,帮助建立基本的理财概念。东亚银行的理财小博士也提供网上理财服务,方便家长及孩子一起查阅账户最新结余状况及交易记录。恒生银行的"智多Kid Fun Net"则提供新资讯,还有小猪计算器和零用钱记事簿等。
除了网上推广,很多银行还举办一系列活动。如花旗银行通过漫画人物Agent Penny向10至12岁的小学生讲解储蓄及理财的正确概念及重要性,让孩子可以通过趣味的方法学习理财。该计划除了发送漫画书,还有话剧巡回演出。大新银行的"Thomas & Friends"儿童储蓄账户会定期举办Thomas & Friends聚会,让孩子与父母一同参与多元化的亲子活动。中银香港的"孩子天"则定期举办大型专题讲座,以及一系列有趣互动的儿童游戏和比赛,增加小朋友对储蓄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