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养老究竟需留多少养老金,这实在是一道难以精算的疑难题。临近退休,我还是粗略地估算了一下。水准是在我们夫妇都退休在家的情况下,追求恬淡型同时确保一定质量的晚年生活。比如要有一部私家小车,有较宽敞的居住屋。另外能保证一定的精神生活追求,比如每年能外出旅游,欣赏画展、戏剧或偶尔能会会朋友品品茶喝喝咖啡等。当然要保持这样的生活水准,夫妇养老收入每月至少需8000元,这期间还包括物价上涨因素或应付家庭大事件,也不算很高。届时,我和先生实际退休金大概是每月近6000元,其余收入,必须来源于平时的一些投资。好在我们有超前意识,一路投资积累的过程我称之为储蓄式投资。
十多年前我和先生各自买下几份递增型养老保险,再过二三年就可兑现,为每月退休生活添加足够的"小菜铜钿"。接着是房子的投资,留存2套老房子不出手,租赁收入能保证我们每年2次的出游。后来又做些股票投资,这虽然是高风险投入,但曾经买认购证也捞到一小桶金。近几年还购买了基金和购入些小小收藏。这些林林总总的投资,合起来都为今后的小康晚年创造了良好条件。
投资行为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否定一有钱统统存银行的储蓄理念,要学会投资门道,而且要尽早准备、尽早实行。比如十多年前我买下的递增养老金,它可一直递增到终老,是个很合算的险种。平时有一点闲钱,做一点小小的投资,循序渐进,积少成多,细水长流。晚年生活质量高低和安逸与否,都是靠青壮年时的打拼和精明的投资理念,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有了可靠的物质保障,才能缔造晚年幸福温馨的港湾,也可很大程度上为子女减少经济负担。有了经济实力还可实现早年没有兑现的种种梦想,比如还想出版自己的书籍就有能力承担,同时有能力为社会献上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