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金发行迎来"小高潮",3月共有8只偏股基金结束募集。这也令基金规模再度受到市场关注。基金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基金而言,业绩远比规模更重要。
来自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消息说,作为中国内地首只明确提出"有机增长"理念的基金,兴业有机增长基金已于近期结束募集,首发规模为19.8亿元人民币。包括这只基金在内,3月结束募集的8只偏股型基金首募规模超过160亿份,创下2008年5月以来的单月新高。
兴业全球基金公司副总经理杨卫东表示,基金规模并不是基金公司追求的唯一目标,相对而言,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投资研究和客户服务上,才是基金公司对投资者履行责任的表现。
从美国等成熟市场来看,共同基金的首发规模通常远远小于已有基金的平均规模。根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2008年,美国新发基金平均募集规模分别为1.04亿美元、0.43亿美元,随后基金整体的平均规模分别上升到13.69亿美元、7.67亿美元,前者只有后者的十几分之一。
杨卫东表示,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基金首发规模并不大,之后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会不断得到投资者的踊跃认购,规模随之壮大,有的甚至会达到单只基金1000亿美元的规模,因此在成熟市场大规模的共同基金一般都是运行多年的基金。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投资者的日渐成熟,未来内地基金市场也将呈现同样的规律。"杨卫东坚定地说。
杨卫东表示:"规模其实是良好业绩的副产品,如果要在基金规模和业绩之间做出选择,我们始终以持有人利益为先,把时间和精力更多花在基金的成长和增值方面,而非刻意追求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