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投保医疗险时,因不清楚细则而导致发生事故时无法获得理赔。保险专家提醒投保人要看清"除外责任",如有的医疗险规定怀孕、流产等,以及由以上原因引起的并发症、腰间椎盘突出症、视力矫正手术等不在理赔范围内。
选择有保证续保险种。在保证续保期内,保险公司不得因被保险人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或上一年度发生理赔情况而拒绝续保,或因此而调整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范围,从而可避免出现"健康时有保障、生病时反而失去保障"的尴尬。
留心观望期。保险公司对住院医疗保险大都规定了一个观望期,一般在自合同生效日60天或90天内。在观望期内发生医疗费用支出,保险公司是不赔偿的。
关注消费者的犹豫期。消费者在收到保单后10天内为犹豫期,期内保户可提出撤销合同,保险公司无条件退还全部保费。有的代理人在保单出来后,会让消费者先在回执上签字,等过了犹豫期再将保单送到消费者手中。保险专家提醒消费者,因为签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一定要在收到保单后再签回执。
选择整体计算费用给付产品。许多医疗险都设立分项责任的给付限额,超出限额部分不负责赔偿。因此投保者最好还是选择能整体计算费用综合给付,而不是按各个子项目分解报销或补贴的产品。
适当搭配津贴型医疗险。保险专家建议,对于已有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者,除了重疾险外,不妨搭配一些与社保理赔不冲突的津贴型医疗保险,弥补患病就医损失。
目前医疗险主要包括报销型和津贴型两种。报销型指被保险人的合理住院费用按一定比例(一般为80%左右)由保险公司报销,报销额度以保险金额为限。津贴型合同则约定被保险人住院后,根据每日给付住院津贴额和累计可给付的天数给付保险金。在报销型医疗保险中,若投保人已从社保或其他社会福利机构取得赔偿,保险公司仅给付剩余部分。社保不能报销的医疗费(进口药、特效药、特护病房等),商业医疗保险同样不能报销。其作用是社保报销后,在需按比例自付的那一部分进行相应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