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网做的3月份保险业投诉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投诉案例:
王先生投保了某保险公司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买保险时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前来签的合同,讲只要是意外都可理赔。
不久前,王先生乘公交车时摔倒坐在地上,因为冲击力过大,不但挫伤关节软组织,还扭伤腰。出险后,王先生第一时间和代理人取得联系,并在随后治疗中也保持和代理人联系,并询问哪些治疗费用是可以理赔的。代理人回答说,去指定医院看都可以理赔。
两个月后,王先生将相关的病历、医疗收费收据给代理人时,代理人也没有异议。但等到理赔结果出来后,保险公司却说只有前两次看病是意外保险范围内,以后的复诊都算是疾病治疗。
王先生这就纳闷了:保险公司认为代理人不能清楚哪些能够理赔,又如何要求客户能看得懂保险合同,清楚哪些是可以理赔呢?
更让王先生忿忿不平的是,从开始投保到理赔,都和代理人保持联系,代理人的举动就代表保险公司。"代理人对理赔没有异议,说明从事实角度讲是意外事件,治疗和用药也都是和意外事件有关,保险公司怎么可以理赔时钻尽空子,说对腰的治疗不算意外。"
理赔结果出来后,王先生的理赔款也没有及时拿到。他办的是直接把理赔款划账到银行卡上,可自己的卡上一直取不到钱,保险公司称,王先生要凭单据自己去取。
从这个投诉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某些保险公司在投保和理赔环节上确实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客户投保时,保险代理人有误导的行为,只求把保单顺利卖出去,没有把险种的具体理赔注意事项如实告之投保人;理赔环节上,保险公司更没有负责任地去为客户提供服务。难怪老百姓对保险一直有种"投保容易理赔难"的印象。
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老百姓的保险意识相对还比较淡薄。近年来,保险业一直在说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在"又好又快地发展"这面大旗召唤下,我们看到,很多新的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一拨一拨起来。但保险业的发展不光是增员、收保费,更重要的是理赔服务跟得上。保险的服务只有贴得上老百姓的心,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