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故事】
几年前,上海收藏家李先生看中一位泰国收藏家珍藏多年的一件哥窑藏品,经长期努力,对方终于"割爱"。经专家鉴定,这件哥窑价值几十万元。
考大学之前,我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年以后,这种兴趣逐渐深入到各种门类的艺术品收藏。在这些中国书画、油画和古董藏品中,我最珍爱的是一件宋代哥窑鬲式炉。
这件瓷器炉口沿微外卷,鼓腹,三足,耳残缺,胎质呈黑色,微生烧,通体施灰青釉,器身开片。哥窑的两大特征"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在此器中得到很明显的体现。开片较大较明显的是"铁线","金丝"细小,很不明显,若隐若现,开片衔接处亦有缩釉点。由于是黑胎,在口沿处因釉的自然流动而形成了紫口,底足露胎处又呈黑色的铁足。此器造型古朴敦厚,釉色莹润,精光内蕴,深沉含蓄,是一件难得的哥窑精品。
原本这件宋代哥窑鬲式炉有两只"耳朵",现在残缺了,但看起来很舒服,可以说是"只残不缺",别有一番造型美。两三年前,我在一位海外收藏家那里见到这件宋代哥窑鬲式炉,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几次接触之后,我试着向他提出能否"忍痛割爱",却被拒绝了。以后他每次回国,我都找机会跟他见面小叙,在一些重大场合上也能偶尔见到。长时间"公关"之后,去年5月份,我才如愿以偿地得到这件哥窑器,格外兴奋。其后,在收藏专业社区雅昌论坛举行的年度评选中,这件宋代哥窑鬲式炉入选高古版十大精品。
哥窑至今还未找到确切公认窑址,人们对其认识仅限于博物馆稀有的一些传世器物以及历代史籍对于哥窑的记载。在宋代五大名窑中,哥窑始终蒙着神秘的面纱。
哥窑以纹片著称,釉面属无光釉。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哥窑釉面开片,是发生在釉面上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开裂原本是瓷器烧制中的缺陷,后来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有意识让它产生开片,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美感。
"紫口铁足"是哥窑另一独特风致。哥窑器坯体大多呈紫黑色或棕****,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在底足未挂釉处呈铁黑色。"紫口铁足"之说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