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分红险:值得购买吗﹙上﹚
查看完整版本:分红险:值得购买吗﹙上﹚
2009/4/2 20:42:30
  去年今时,依稀记得保险界销售的热门险种是受惠于股市大牛市的投连险。然而短短一年时间,由于A股牛熊大变脸造成大量投连险出现不小的亏损打击了投保者的积极性,再加上监管机构对于产品发展的指导意见,一夜之间几乎各大保险公司都将产品营销的重点转向了分红险。
  保险公司变脸的速度,可比时尚界的流行变化,那么投保人是否也应当追捧潮流,跟着大举买入分红险呢?归根到底,这就取决于分红险到底值不值得购买,就取决于我们对于分红险的认识了。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谈谈分红险,希望对于投保者的抉择有所帮助。
  分红险的保障功能加强了吗?
  投连险保障功能太差,所以要买保障功能更强的分红险。这无疑是许多保险公司和营销人员在宣传分红险优势时的一个重要理由。但是,分红险的保障功能真的比投连险强吗?纵览市场上的分红险产品,结构各异,其实很难一概而论。随手打开一家行业主导地位公司的官网,打开其首页推荐的一款分红险,就发现这款分红险的保额始终与累计所交保费一致,如此的保障显然和绝大多数投连险并无差别--只不过投连险的保额因为与个人账户净值挂钩,所以可能因为亏损而出现低于累计保费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亦有可能出现因为投资账户盈利而保额高于累计保费的情况,所以两者说不上孰优孰劣。
  当然近期的确有不少新分红险面市,他们的保额与保费相比确有提高,不少甚至可能达到"有效保额不低于10倍期交保险费或2倍趸交保险费的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的保监会指导目标。但是,即使这样,分红险的保障功能就能够成为一个我们选择它的理由吗?
  投保者应当明白,保险大体可以分为纯消费型和储蓄型,前者所有缴纳的保费均用于通过保险公司的风险转移功能产生保额;而后者大部分保费由保险公司代为投资,仅有小部分用于风险转移产生保额,虽然因此后者往往可以做到返还、甚至分红的效果,但是在保障力度上就要大打折扣了,而且目前大多数分红险几乎均是终身寿险或者接近于终身寿险,其保障力度就要进一步打折扣了。是的,若是一个30岁的男子,投保30年期的定期寿险,按照50万元的保额,每年保费大体就是2000元出头。若是转而选择市面上的分红险,要实现同样的保额,需要多少保费,投保人不妨自行打探一下,便可知两者的差距。
  是的,保障功能从来不是储蓄型保险(自然包括分红险)的优势,要通过保险获得足够保障功能,应当购买纯消费类的寿险、意外险。储蓄型的保险因为结构问题,在保障方面往往只是锦上添花而难以雪中送炭,看看汶川地震中不少罹难者获得分红险仅数万元的理赔金,便可知分红险在这方面的苍白。因此,在保障问题上,强调分红险的保障优于投连险、万能险,很大程度上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
  分红险回报更优吗?
  因为2008年的大跌,让许多投保者对投连险彻底寒了心;因为不断降息,跟随降息的万能险结算利率也越来越难以吸引投保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分红险作为储蓄型保险的又一支柱,自然成为了保险公司的营销重点。但问题在于,若我们真的是为了长期投资,为了养老储备,分红险就是储蓄型保险中最佳的选择对象了吗?
  若以投资的稳定性而言,分红险无疑和万能险凭借保证收益部分而优于直接和市场表现挂钩的投资连接险,但问题就在于投资这东西,从来就是收益与风险呈现正回报的。离开风险谈收益固然不对,但是离开收益谈风险同样有失偏颇。
  投资连接险,尤其是激进型股票账户,理论上可以100%投资股票,所以收益上可以如2007年般出现一年盈利100%的大涨,同样也可能出现如2008年这样大跌40%的重挫。至于万能险,虽然理论上可以投资最多80%的股票,不过内地的保险公司在万能险的投资上往往向分红险看齐,以债券、大额存款、基建投资为主力,股票投资则控制在很低的比例--当然,分红险的股票直接投资和通过基金间接投资比例本身就被监管部门限制在很低的比例--在这样的低比例股权投资前提下,能够实现稳定收益并无甚可夸耀的地方,就像基金中的保本基金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现代金融理论早已证明了股票投资虽然短期波动巨大,但是若将持有时段延长至20年至30年,那么其风险则大大降低,若配合定期定额的持续性投资,更可将风险进一步降低。正因此,股票始终是成熟市场年轻人投资的最主要对象,著名的100-年龄法则(如20岁投资者,股票比例应该为100-20,即80%)便是最常见确定股票比重的公式。显然,选择分红险,尤其是年轻人选择分红险,无疑变相降低了投资中的股票比重,虽然降低了风险,但同样降低了长期的收益潜力,很难说这是一个可以获得更优回报的决策。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