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死要面子活受罪 小白领晒借钱惨痛经历
查看完整版本:死要面子活受罪 小白领晒借钱惨痛经历
2009/4/2 10:07:01
[第01页] [] >>
  借钱是一个理财难题。借还是不借,借给谁,不借给谁,都应该仔细斟酌。当你积累下一笔资金后,借债者就开始纷纷敲门了。他们开口的时候,一样的理由充分、言辞恳切。不借,面子上似乎说不过去;借了,从此坐卧难安。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那些缺乏财务责任感、借钱度日的人,那些缺乏道德感、光借不还的人,那些没有诚信、名誉不佳的人……借给他们,只会让你陷入焦虑和担忧之中。从此,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难收回。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借钱给他人,无论怎么算都是亏本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时间流逝,无法随需随取,更何况最后能不能收回还是个问题。
  借钱之痒,其实也是一种痛。虽说花钱买了个教训,虽说看清了一个自视为朋友的人的高超演技,如何从电话频频到退避三舍,来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折,可这样的代价也未免太大!
  当下次再有借钱者敲门的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呢?
  1、三个借钱的故事
  我们身边为朋友借钱烦恼不已的三个人,讲述了各自的不快与教训。不同的经历,却有惊人的相似:碍于朋友情面借钱,最终却是遥遥无归期。
  2、为欠债者画像
  调查发现,80%的人都有被别人借钱的经历,但至少1/5的钱借出去再也没有还回来。这些"来而不往"的借钱人主要有如下四类:选择性失忆症患者、太极推手大师、孔乙己的亲戚、抛砖引玉的强盗。
  3、借钱的风险
  从理财的角度来分析,借钱给他人怎么算都是一件亏本的"生意",而且借钱给朋友的风险非常高。
  4、假如你是银行
  对那些缺乏诚信、对自己财务状况毫无责任感的伸手者,《钱经》杂志给辛苦赚钱、努力理财的读者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不借不借,打死你也别借。你要明确一点:你没有借钱给他人的责任。
  故事I:100元的异地借款
  讲述人:王其
  28岁,工作5年,销售代理
  个人存款总额:5万
  固定资产:无
  借出金额:28100元
  收回情况:未收回
  收回期限:不确定
  我是属于朋友较多的那种人。我总认为,都属于"北漂"一族,多个朋友就多了条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多个朋友也可能会增添一份烦恼,来自朋友的一种经常发生的烦恼就是借钱。少则几十、几百元,多则上千上万元,你要是不借,多少年的朋友就得罪了,多少年的友谊也就一笔勾销。
  这不,前几天接到朋友小李的电话,开口说借钱。此时,真的有些犯难。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放债多笔,占到我存款的一半了。中国人很好面子,我也不能免俗。不是我有钱,我属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但朋友有困难了你总不能袖手旁观啊。然而,面对现在小李的这个电话,我不知道他将借多少,考虑再三,也没必要找出或装出各种各样的无法借钱的理由,实话实说已经足够了,手头真的已经不宽裕了。小李是我大学毕业一起租房结识的,现在已经回到湖北老家工作,算来也有4年的交情了。此时,良心上真有一种对不起朋友的歉意,只好再三道歉。不料小李说,他只要借100元。还在为刚才的推辞感到脸红的我回答,100元还是有的,太少了吧,能够用吗?小李说因为出差发生一些变故,他需要100元维持一周才能回家,不需要太多。小李告诉了一个他在北京时办的农业银行的卡号,让我中午务必给他存进去,由于异地取款需要手续费,他让我存105元。放下电话,我才发现身上现金不够一百元,还好同事那有,先借急吧。中午下班吃过饭,拿着身份证下楼。
  北京已经入夏,外边燥热,但让我更尴尬的是,找了快一个中午,竟然在单位附近没发现农业银行。让楼上的同事电话咨询,这附近是否有分理处,同事回话,没有。事先自己没打听清楚,怪不得别人。赶紧打电话告诉小李,换个银行卡号吧。小李说他手头还有一个招商银行的,不过是当地的,存100元整就可以了。招商银行我们楼下就有,这下轻车熟路。还算顺利,很快轮到我了,不过银行人员告诉我,这属于异地汇款,需要5元的手续费。交吧。上班时间已经到了,赶紧跑回去。
  借出去的这些钱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间还,也没打算过,以前有多少借出没还成为呆账的,我也没统计过,似乎也不少了。然而最麻烦的是,借了你的钱,他为了表示自己信用可靠,经常会规定一个具体的日期,告诉你到时肯定还。然而快到时间了,他会再约定个时间。打电话、发短信不停地道歉,三番五次,最后你说算了吧,他却态度坚决,一定得还。小李就是这样,这不刚刚短信发来了,说5号还不了了,要到10号;我知道,到10号他也是不会还的。上学时他就这样,借你几十元,说还没还,还了没几天又借,折腾到最后,你不知道他是借了还是还了。
  《钱经》解读:
  不难看出,王其是一个看重朋友的人,他没有固定资产,辛苦积攒下来的5万元,多半借给朋友了。那么他该是朋友的应急提款机吗?如果他没将这2万多借给朋友,向他借到钱或者没有向他借钱的朋友就不再视他为朋友了吗?
  答案不言自明。
  打肿脸充胖子,是王其们犯的毛病。说严重点,王其们觉得自己是朋友经济困难时的救世主。借钱给别人,首先应该对对方的人品和信用有一定的了解,才不至于让借出去的钱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其次,债权人有必要知道债务人借钱的目的,即放贷资金用途;向你借钱怎么也应该有个借条,写明还钱时间,即使金额很小,也应该记得提醒朋友还钱。如果朋友再三推委,那么这不是一个可以深交的朋友。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金钱是测试朋友是否值得交往的最好工具,但是也没必要拿自己辛苦积攒的钱去当"试纸"。谨慎对待手中的钱,就是对自己负责,对朋友负责。
  故事II:我的钱一半借给了朋友
  讲述人:李宏
  26岁,工作3年,工程师
  年薪:6万
  固定资产:无
  个人存款总额:7万
  借出金额:3.5万
  收回情况:不曾收回过
  收回期限:不确定
  我的钱有一半被两个同学借去了。我平时花钱还是比较有计划的。该花的会花,每年存下来一点钱。到工作第四年,除去给父母资助家用,攒下了8万元。但是,同学开口,我也没法不借。
  我有一个同学考上研究生,要交给原单位违约金,1.5万元。他本来是有些存款的,在考研复习的半年时间里被花掉了不少。他是工作过的人,虽然住回学校去复习,花钱依然比在校生要大手大脚得多,而且时不时外出请同学吃吃饭。还有一部分,借给别人了,是一个老乡,也在读研的女孩儿,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那女孩儿向他借了1万元,他也收不回来,所以要交违约金没钱了,就来找我借。他考研也很认真的,我也挺支持的,自然给他提供些经济援助。今年9月他就要开始读研了。春节过完后,他考试结束了,又开始工作,到9月能赚多半年薪水。这段时间他会攒点钱,应付读研几年的学费。上次大家吃饭聊天的时候,他说想过几天去买个笔记本电脑。我听了感觉有点不舒服,好像是花我的钱去买笔记本电脑。我的钱借了半年多了,他也没提还的事情。但想想他一边读研一边要做兼职,笔记本也是必要的,就不去想这件事情。9月读研之前,他如果有些额外的积蓄,应该能把我的钱还上吧。
  我的另一个同学妈妈生病了,借了2万元。实际上,他去年年前就开始向我借钱,我是要回家了,来不及到银行给他取钱,办汇款。我跟他说年后再说吧。年后才发现,他那段时间没少向同学借钱,把钱都花在女朋友身上了。他花在女孩身上有几万块。实际上,他一年收入有6万元,给家里的也不多,按理来说不需要借钱的。但是他从来不知道去攒钱,在朋友圈里花钱特别"大方"。他曾经自己买一件上衣花掉900元钱,给还在读书的女朋友买几千元一套的名牌时装。他的单位前途很不错,主管对他也很好,但他一直没有踏实地工作,更没有理财规划。他妈妈生病了,他拿不出钱来,就到处向同学借钱,现在已经负债累累了。我的钱更没时候还了。
  我跟这两个同学关系都挺好的,他们既然开口借钱,我真的不好拒绝。我也没向他们要欠条。我父母说过我,怎么别人向你借钱你就借了。我听了挺生气的:他们是朋友,没可能不帮忙的。反正本来也没有多少钱,借出去省得我自己动什么念头去花掉。
  我没担心过他们会不还,只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我最近开始想排队买个经济适用房,把这些钱收回来会比较有帮助。我只希望如果我要用钱,他们能帮我补上这个空缺。我在工作的同学单位比较好,如果他攒钱的话,应该在一年时间之内会还上。我借给他了,大家是朋友,我需要的时候他不还,也不太可能。实际上,他们如果好好规划自己的收支,本来可以稳步地发展,不需要向别人借钱。可他们都这样,收入不少,钱却不知道去哪了。有时候想想也挺让人生气的。
  《钱经》解读:
  李宏没有担心过朋友会不还钱,但直到他有了买房的想法时,才开始担心朋友们什么时候还钱。李宏能节省开支,并略有存余,可惜的是,他对自己积攒的金钱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所以,他在想买房时犯了难。
  针对李宏借出的对象,我们来看一看钱该不该借,该怎样借。第一个同学因为缴纳单位违约金遇到经济困难,针对该同学的还钱能力分析,日后他有能力挣到这笔钱,本着"救急不救穷"的古语,可以一借。遗憾的是,李宏借出时,没有同他约定还钱期限,或者是附加条件(比如在自己遇到紧急情况时,应当优先还钱)。当得知该同学要买笔记本时,李宏心里不舒服,却不对其直言告知自己的买房计划,及时收回借款,延误了买房时机。借钱给同学已经帮助他度过了难关,没必要帮助其达到"小康"。
  对第二个同学的情况,只有两个字:不借。还是那句话:"救急不救穷",该同学喜欢撑面子讲排场,金钱多花在吃穿等高档消费上,没有任何财务观念,这种钱不应该借出。李宏作为债主,应该对借出的钱的用途有表决权,现在,李宏应当提醒他及时还钱以免耽误了自己买房。
[第01页] [] >>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