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外资行结构性产品:是“硬骨”也是“软肋”
查看完整版本:外资行结构性产品:是“硬骨”也是“软肋”
2009/4/1 14:59:47

  金融危机下,外资银行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会踩稳保本这条底线。安心/CFP图
  今日,恒生中国推出新一期"外汇挂钩保本投资产品3个月",此产品预先设定美元/港元触发汇率,为100%保本产品,最高潜在年化收益为2.20%,保证年化收益1.71%。这是外资行在4月推出的第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
  尽管去年每只QDII平均亏损56亿元,外资行仍把"结构性"作为"招牌菜"来主推。随着近期海外股市以及商品期货市场上涨的利好因素的助推,外资行包括QDII在内的理财产品的净值都出现了回升,某些产品的收益上涨幅度超过20%。这似乎也成为外资行持续集中发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动力。
  钟情结构性产品
  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周各家银行共发行了72款理财产品,从产品数量来说并不多,不过资金的募集上限超过了497亿元。其中,4家外资行总共发行了11款理财产品,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上周,恒生银行发行了两款股票挂钩部分保本投资产品,挂钩标的为香港上市的中国消费类股票。汇丰银行发行了1款36个月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于美元3个月伦敦同业拆借利率,预期年化收益为2%。荷兰银行更是主推全球宏观利率反向挂钩结构性存款第二期等3款澳元明星理财产品。
  "近期外资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确有给人'微亮'的感觉,不仅是因为其发行的数量在逐渐增多,几家外资行甚至有集中发行的趋势,还在于外资行本身以及几家统计机构披露的产品收益有所改善。近来,海外股市尤其是内地A股市场的走势不错,商品期货市场也有所上涨,而外资行对海外的市场反应还是比较快的,也能抓住其中的一些机会,所以结构性理财产品还是有机会的。估计4月份外资行仍会发行不少结构性理财产品。"国泰君安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该分析师同时指出:"其实,从市场的分析数据来看,在理财产品市场上仍是信贷类、债权类等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与中资行相比,外资行在发行这类产品上并没有优势,所以还是选择把精力集中于比较有优势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研发和发行上。可以说,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外资行的'硬骨',有时却也是'软肋'。"
  踩稳保本底线
  昨日,记者走进东亚银行、汇丰银行、荷兰银行的几家网点发现,这些网点都挂着各自银行近期推出的可认购的理财产品的广告条,也摆放着不少介绍资料。不过总体来看,这些外资行的网点可以用"冷清"两字来形容,几乎没什么人来购买或咨询这些产品。
  记者充当了一回顾客,表示或有意愿来购买他们的产品。几家银行轮流咨询下来,发现这些外资行的理财经理向记者最强调的一点就是100%保本,几乎是没有任何风险,只有一款是95%保本,不过理财经理也不断地强调这跟100%保本并没有什么区别,肯定能拿回本金。
  上述分析师指出:"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投资者对其信心并不够,处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稳'字当头最重要。同时,去年外资行本身也因结构性理财产品而遭遇了不少损失和麻烦。所以,至少这两年内外资行即使大量地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也会踩稳保本这条底线。"
  记者在汇丰银行的一家门店遇到一位刚好来咨询该银行理财产品的就职于普华永道的人士,这位男士表示:"最近感觉外资行的有些结构性产品还过得去,而汇丰银行相对于其他外资行好像比较稳定,所以跑来看看。应该会买一两款,反正现在这些结构性的理财产品也都是保本的,可以试试。"
  之后,记者致电几家外资银行产品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询问其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认购状况,他们或表示不方便回答或表示不错,都不愿意多说。其中一位表示,来认购的客户多是银行原有的客户,他们本身就在外资行有其他业务,而外资行发行这些结构性理财产品也多数面向这些客户,临时来认购的客户比较少。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