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大批到期理财产品惨淡收场,上月23款到期理财产品亏了 (漫画/曹一)
年第一季度,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纷纷惨淡收场。有关数据显示,2月份共有23款到期产品出现零、负收益,其中多为看涨股票、商品类产品。
"去年年初,我购买了一款挂钩港股的理财产品,投资期为一年。"市民张先生说,上月底,产品到期后,他到银行赎回,仅仅拿回本金,收益竟然为零,这让他难以接受。
"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银行理财产品首现零收益和负收益。"一银行理财人士坦言,今年第一季度,这种现象仍在继续。由于去年一季度发售看涨商品、股票类的一年期产品数量最多,零、负收益产品将在第一季度集中爆发,后期可能将大幅减少。
记者了解到,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增长迅猛。数据显示,与前年相比,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实现了近3倍的增长速度。上述人士称,去年雷曼兄弟破产以来,金融危机开始升级,结构型理财产品亏损严重,尤其是投资于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部分产品仍有60%左右的账面浮亏。此外,部分产品设计也存在缺陷,由于没有及时止损机制,导致在已经出现亏损的情况下不能赎回。
招商银行武汉分行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雷静称,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内都会作出触发事件说明,即说明遇到怎样的市场行情时,理财产品会出现零收益甚至负收益。投资人应仔细阅读,并根据自身的实际风险承受能力决定是否购买。
亏损理财产品别盲目赎回
对于已经出现浮亏的理财产品,不少投资者感到左右为难。如果提前赎回,亏损将成为事实;若不赎回,随着金融危机加深,恐怕亏损会更加严重。
对此,雷静建议,已经处于浮亏状态的理财产品,投资者首先应注意其是否保本。如果产品保本,则即使到期产品亏损,银行也会承担损失,按照承诺将本金退还投资者;对于非保本产品,则要关注产品挂钩标的、产品期限以及未来是否有可能实现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