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种充满着乐趣的活动,这种乐趣不一定要用金钱去换,只要自己平时多一份性情,在我们周围,就会获得身心愉悦的收藏品,而且意义隽永,情趣盎然。
我是工薪阶层,年届七旬。从青年时期起我就爱好上收藏。我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主要收藏自己亲历的藏品。例如纪念章,从青年时代起至今半个多世纪内,我在各个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把获得各种纪念章一一收藏起来,然后分门别类,写了一篇小文《胸前的岁月情愫》,获得媒体的刊登。再例如旅游门票,每游一地,常在门票上注明日期和天气情况等等。日积月累,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天南海北,国门内外,各式各样的门票汇集在一起,俨然成了我的旅游档案,得以尽情回顾和享用。
我除了收集亲历的大众收藏品外,从特定的意义出发,在实践中摸索着创制了一些个性颇强的收藏品。例如,无锡在建设太湖新城,我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宅要拆迁,真有点依依不舍。我感到,老宅能留给我的除了数十张照片外,还应该留下她有特殊意义便于世代相传的实物。于是,我想到了大门上那一对铜铸的狮头门环;想到了历经百年的那张大木床,床上的那块做工考究的"五子登科"雕花床饰板;想到了已完成历史任务的那块蓝底白字搪瓷门号牌;想到了墙上悬挂的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颁发的"特色文化家庭"奖匾;等等。我以虔诚的心情,把它们一一包装,带往安置房,好让我的子孙能触摸到祖上的老宅,记住祖上曾有过这样一处老宅。
不久前,正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特地从我的家庭藏品中挑选了一些代表性的物件,制作了"我们30年"的纪念册。主要内容有:儿子搭上恢复高考的头班车,在南京工学院获得"三好"、学士、硕士的证书;我们老两口庆金婚出国游的护照和影集;30年来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的新老照片;等等。我把各种藏品调动起来,体现"我们30年"这个主题。
我觉得,任何纪念品与藏品该是具有相同的意义。不同之处在于纪念品是不需用货币去买,不会被看作商品的,尤其是一些亲历的纪念品。这种赋予了现实意义的藏品,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淡定;少了一份世俗,多了一份超脱;少了一份肤浅,多了一份内涵;少了一份功利,多了一份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