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一部收视率曾居高不下、在"80后"中相当流行的电视剧。男主人公陆涛的亲生父亲徐志森是位从华尔街回来的成功商人,喜欢用华尔街的故事启发自己二十多年未谋面的儿子。在他所说的故事经验里,有一个"小巷思维"非常发人深省。
在剧中,徐志森提到他去了华尔街之后,看到到处都是成功人士的传奇,各有特点。但是他的注意力并没有摆在成功人士的身上,而是放在了那些失败者的身上。他说他发现这些失败者尽管来自各个不同的阶层,失败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巷思维"。身处局促的小巷,不是进,就是退,要么成功,要么放弃。由于在小巷当中非进即退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很容易造成巨大压力,压力积累太多,人就容易失控,一失控离失败就不远了。
徐志森的"小巷思维"想讲的是,事情永远有其他的解决办法,而不应像那些深陷小巷的失败者认为的眼前只有这唯一的出路,只能在此拼杀到底。抛开电视剧的情节不谈,这条华尔街教训还真的挺适合有投资理财经历的人们。自从经历了2008年市场由大牛市向大熊市的惊天逆转以来,无数投资者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市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重新好起来啊,我的钱什么时候才能解套啊?要不要割肉出来啊?"
这无疑正是典型的小巷思维:只有上涨的时候才能留在股市里,而下跌的时候就要避而远之。但只要认真留心投资领域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这样的投资大师,都恰恰是在下跌甚至暴跌时勇于逆势入市最终获得巨大收益的。我们之所以害怕下跌,就因为是一直身在市场的小巷里。跳出小巷,你会发现,市场本来就是震荡波动的,大跌之后总会有新一波的上涨,而大涨之后难免又有一轮剧烈的下跌,上涨时跟风买入的股票没有卖出就很可能会被套牢,而下跌时敢于买入的股票能守住不卖出获利的机会就大得多。投资理财的规律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投资者的失败,就是因为陷入到了"割肉不割肉"的小巷之中,让心理恐慌的巨大压力最后拖垮了自己的信念。
世界原本很宽广,可人往往容易进入由自己设定的框框条条而不自知,更严重的是,一旦陷入其中很可能会忘记其实还有很多别的选择,只会一门心思地跟自己较劲过不去。正如《奋斗》中的解释那样:"是什么把人推到这个小巷当中,答案是人们自己呀。人们总是想着用最快最好最省力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结果在不知不觉当中,就走入了小巷之中。"一心想着靠投资理财赚大钱发大财,恨不得手里的股票一买入就能连续涨停大捞一把,这样的"小巷"可绝对进不得哦。
走出"割肉不割肉"的小巷,把上一笔投资当作已经过去的事情忘掉,沉下心来冷静细致地分析当下的投资市场,全面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对比,为自己的资金好好重新规划一下安全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