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爸爸!》给我们讲的是一个关于睡眠主题的故事,要睡觉的孩子,总是因为不想睡或是害怕一个人睡而想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心中的想象也在睡前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会不会有怪物呀?”“我的脚可不能伸出去,会被怪物咬到的!”“大灰狼到底住在哪儿呀?到底会不会在我睡觉的时候来呀?” ……
但与一般故事不同的是,这本《爸爸!》是在以完全不同的视角讲述着孩子们入睡前共同面对的问题:“要是有妖怪怎么办?”——站在妖怪的角度,站在人的角度,都会怕得喊“爸爸”。作者简洁的语言,重复的句式,夸张幽默的画面,让读故事的孩子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了,“原来不只我怕妖怪,妖怪也怕我呢!”我们的孩子会在无意中了解到原来世间万物的差异是不存在的,所谓的距离是我们想象出来的。
没有直接的说教,孩子可能对其中的哲理也不能体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只要去感受孩子读故事的快乐就足够了,我女儿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都在连续读这本书,而且她很喜欢请爸爸来讲这本书,或许这本故事是与爸爸有关吧,爸爸呢?也乐得与女儿有一次亲密接触的时间,用自己说不上悦耳的声音给女儿讲了一遍又一遍……到了后来,女儿叫“爸爸!”都会模仿着爸爸讲故事时用的夸张的声音,并且加上一句“我的床上有妖怪!”爸爸自然也用故事里的句式回应女儿,“别害怕!你只是做了个噩梦。来,到妈妈那儿去吧。”这时,我也会模仿着故事中的句式,再回应他们,“知道为什么做噩梦吗?你苹果派吃多了。……”说完后,全家人一起哈哈大笑。亲子共同的阅读经验才能让彼此有了默契的配合,也让我们感受到阅读带给一家人的乐趣。读,并快乐地读着!
亲子阅读·读物推荐
《爸爸!》
菲利浦科朗坦 文/图
蒲蒲兰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浦·科朗坦,一位为法国时装杂志画过插画的绘本大师,他的作品一向以幽默、风趣著称,主要代表作包括《吃人妖、大野狼、小女孩和蛋糕》、《这里好像有点译不通》、《这家伙的非洲》)等,这本《爸爸!》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以自身丰富的想象力带给孩子的一个不同的阅读视角,让孩子对这本《爸爸!》看了又看,请爸爸将这本《爸爸!》讲了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