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成长中,不仅身体容易发生疾病,心理上也常会出现一些偏差。父母怎样进行纠正?
儿童攻击行为
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抢他人的物品。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表现为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纠正对策:
1.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为宝贝提供足够的玩具和足够玩玩具的时间,不让宝贝玩带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看有暴力镜头的电视,在宝贝面前家人要避免争执或吵闹。
2.去除攻击行为的奖励物
如果宝贝抢来别的小伙伴的东西就要没收,或者让他去还给别人。
3.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进行冷处理
当宝贝发生这种行为后,可暂时对他不理睬,用这种冷漠的方式来惩罚他的攻击行为,这样能让宝贝自己平静下来。
4.引导有攻击行为的宝贝进行移情换位
引导宝贝想象别的孩子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再让宝贝换位想象。
儿童退缩行为
多发生于5-7岁的宝贝。比如,宝贝突然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或遇到惊吓、恐怖的情景,因而出现少动、发呆、退缩等行为表现,且很长时间也不能适应新的环境。
纠正对策:
1.父母应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
让宝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宝贝的勇敢精神,丢掉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拐杖”,独立“行走”。
2.鼓励宝贝多交朋友并和伙伴们多玩耍
要让宝贝多参加集体活动,适应公共场所的各种活动,与小伙伴们建立友谊。
3.父母不要溺爱宝贝
避免溺爱宝贝,否则容易造成宝贝过分依赖,而产生退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