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理财”免费网络账本(帐本),非常活跃的网上账本和理财圈子(www.17lc.net)〖理财圈〗 → 怀念脂粉气
查看完整版本:怀念脂粉气
2009/3/11 12:11:53















  曾经的闺房用品 现在的收藏时尚
  总有一些小物件,在古董店的角落里毫不起眼,但是,把它们集结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古代淑女的闺房用品,在收藏家们看来,现在仍然有着一种独特的时尚气息。
  一位当代女生的梳妆台上,必定是琳琅满目的瓶瓶罐罐,一位大家闺秀,她的梳妆台上也会是很丰富的。胭脂、香粉、口脂、眉黛,这些古代化妆品,也都有着精美的容器。梳妆台上不曾变的,唯有一方明镜,映照不同的如花容颜。
  因为红色是中国婚俗中约定俗成的喜色,所以嫁妆称为红妆。现在,被收藏们收藏的这些朱漆或有泥金喜庆花卉图案的梳妆台、房前桌、绣台等古典家具,正是当年大户人家的嫁妆。
  红妆家具
  现在的老百姓都知道女孩子出嫁,会有电视机、电脑、电冰箱等陪嫁物品,但一般的人都不知道古时候的人出嫁有哪些陪嫁物品。明清时期富家大户出嫁女儿,要为女儿置办日常起居一切所需的家具、器皿作为嫁妆,以免被夫家轻视,同时也向社会和男方显示女方的富有。这些嫁妆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等细软物件在迎亲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余的大至箱柜,小至线板,在婚期前一天送往男家。发嫁妆时,大件家具两人抬,成套红脚桶分两头一人挑,提桶、果桶等小件东西盛放在红杠箱内,由两人抬。所有的用品都是红漆描金,流光溢彩。
  铜镜用来梳妆打扮
  梳妆台上不可或缺的镜子何时现身的呢?据载春秋时期,美女西施已懂得以水为镜来梳妆打扮;殷人已出现了铜镜梳妆打扮的记载;到汉代,各种铜镜已成为妇女梳妆打扮的常用工具,汉代贵族妇女的梳妆匣中还装有假发、梳篦、毛刷和胭脂粉等化妆用具及用品。
  这些胭脂盒做工都很精细,在收藏市场中常被误作是印泥盒。胭脂盒的材质有瓷、玉、铜、红木等等。
  胭脂水粉大有来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美容术的文明古国之一,少说也有5000年的历史。商周时已见文字记载,《史记》载:"故惠孝时郎侍中皆冠俊仪,贝带,傅胭脂粉。"上古官员为了让仪容俊美,不仅佩戴漂亮的贝带,还搽胭脂粉。当然,胭脂粉更多的时候是女人用的。先秦时期,宫中妇女已开始白粉敷面。最早的粉是大米研碎后加入香料而成,从"米",从"分"。最早的面霜则是用动物油脂、蜂蜜以及其他材料制成的。粉里面经常用到铅,所以又叫"铅粉"。胭脂古时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
  口红的诞生也不晚。鲜红的朱砂最早"吻"上樱唇。以朱砂研磨的红色颜料可以饰颊,拌上动物油脂使之凝结,即滋润皮肤,又能妆点色彩,且不易脱落。3000年前唇妆习俗出现于黄河流域。宋人高承所著《事物记源》中有"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妆之始也"之说,不难看出至秦代已有人用修画眉毛、涂搽腮红的方法来化妆了。在江苏扬州、湖南长沙的西汉墓中,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放在漆匣中的朱砂唇脂实物。流传至今的形形色色的胭脂盒,就是这些脂粉的物证。
  象形小把件
  有一种象形的粉彩陶瓷小把件,是乾隆年间一些大家闺秀用来在闺房把玩的小玩意儿,那时候,女子不准随便出门,在家又没有什么可以摆脱寂寞的,一些有钱人家的女子就买这种东西在家里玩赏。这种陶瓷制品又称象生瓷,在清朝乾隆年间兴起并流行过,民国后期就沉寂了。象生瓷主要是模仿禽、兽、虫、鱼、植物等形象制造的瓷器,清朝乾隆年间最多,像鸡、鸭等禽类,瓜、石榴、樱桃、栗子、花生等果品类,以及蝈蝈、蝉等虫类。这种象生瓷在过去都是达官贵人家才能买得起,有些作为陪嫁品,能流传下来又保存完好的非常少。
“一起理财”理财圈 © 2007-2025
Processed in 0.0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