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闯财道
能赚但只会乱花,和很多明星一样,沈傲君以前从来没琢磨过理财这样的"俗"事。1995年刚到上海戏剧学院上大一,就被人拉上一个展会去做产品推介,穿着漂亮衣服,花枝招展地把产品说明讲上几遍,4天下来,8000元到手。接着,1997年和郭富城一起拍了百事可乐的广告,一次拿到税后18万港币的报酬。
对这样一笔"巨款",沈傲君的概念只是"可以出去旅游了!"香港、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每次都是"伙"上三五同学朋友一路玩将下去,谁的钱花着都是花,吃喝玩乐,哪里会想去计较账目上的那点小钱?卡里有就是了。等花得差不多了,1999年起,她已片约不断,又开始有的赚了。
第一次发现钱财需要打理,缘于要让自己居有定所的需求。演员"注定是和两支旅行箱一起过日子的?我不要这样的生活!"沈傲君在上海买了房,"当时才5000多元/平方米,现在2万多了。"在北京买下的第一处房子,没多久卖掉时,一转手赚到几十万;买下第二处房子后又莫名地眼看着涨价,沈傲君开始琢磨自己误闯进来的这条生财之道究竟怎么回事了。
精明卖家
"我本来是为自己住才买了房,无意于炒楼做投资。但是发现自己买的房子总是不断升值,即便是在房价开始下滑的今天,也基本没有降价或者降幅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沈傲君说。
为什么?因为我对自己生活的品质从来都很苛求。我喜欢的房子,一定是地段符合自己出行便利的,一定是低密度的,一定不是一层有商铺的,一定是物业管理很好的,一定是小区内配套设施很完备的……符合这些要求,我要买就决不会犹豫。好房子摆在那儿,不用费口舌去做说服工作。而且,你自己是心态平和地找生活的,之后就是守株待兔,也能等到好客户上门来找你。
在一般人想来,多买上几处房子都租出去,一辈子吃房租,也能过得很"滋润"了,或者自己开个店铺也不错,沈傲君不这么干。
"不适合我!我都是卖掉。租赁之后有多少烦人事你该想得到的,今天电话找你说水管漏水了,明天告诉你电话不通了,后天要你去帮他跟物业交涉一下……这样的状态再赚钱,我都不做。投资不是什么热做什么,不是学别人的所谓常规方式,而是找适合自己做的。"沈傲君的"怪论"越听越有点道理。
她的想法是:"房子上,我是选对了地点碰对了时间,但是其他的,比如股票,一拍戏,可能几个月在山里谁都见不到,怎么可能打理?那是需要找对人来帮你做经纪的。"职业特点不适合做那些需要自己日常管理的投资,沈傲君对自己说:那钱不是我的!
见到《金婚》里的"李天骄",《潜伏》里的"左蓝",正赶上她拍戏的间歇阶段。重新回到生活里的演员沈傲君,这几天又做起"亲历亲为的时尚主妇"。她的理念是,其实理财,就是让生活条理化的一种最基本清理。
享受投资
今天的沈傲君已经处于"享受型"投资状态。
"比较顺利的演员,大概属于赚钱相对容易的。但是有多少钱算够了呢?这一年多我想明白了,人生两件事:吃饭和睡觉。能吃出饭香睡得安稳,人生就有了境界。所以眼下,我最大的投资是健康。打打高尔夫,健身的同时交了很多朋友,在打球的过程中,还看到各色性格品质,体会百态人生面貌,也都是为以后拍戏、生活做的积累了。"她说。
开始理财后的第一个变化是,沈傲君发现乱花钱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多用网上银行理财,就等于找到主动帮你记账的;平时买东西的小票都留着,定期整理一下,也能知道钱都做什么用了;在外地拍戏,大家都用剧组内部局域'小号'(相当于内线)电话互相联系,至少能省几百元的漫游费。小钱也是自己挣的,能省就要省啊……"在沈傲君看来,从本无目的的房地产意外收益,到有选择有目标的理财规划,自己的生活也有条理多了,理财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对人生的规划过程,而"能不乱花钱,也是人的一种品质。"
不过,最后还是透露一点吧:说得热闹,论起理财观念也头头是道的沈傲君,其实至今也还没搞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钱,"这门功课得慢慢学天天练。"
理财心经
养成清理日常用品的习惯,你的理财意识也会随之而来;
一时不会用到的东西,折打得再低也决不去买;
小钱也要坚持能省就省;
保持生活品质要求不降低,看好的、真喜欢的东西,毫不犹豫地买下,因为钱是为你的快乐服务的;
多用那种有反馈信息的信用卡方式结账,这样会有账单往来帮你记账,能了解自己的钱都做了什么用途;
心态平和地考虑赚钱的事;
不做不适合自己性格、职业特点的投资;
找个可靠的股票经纪人帮你做股票,但是这笔钱一旦给出去就要想好,它已经不是你的了--赚了就高兴,赔了也不后悔;
为身体健康可以考虑多花点钱;
用阅读的方式给自己的心灵一些投资,远期收益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