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投资者出现在各个投资市场上。对于他们来说,理财不仅是所谓的跟上时尚,也是一种退休之后的业余生活,更重要的是还能有效地保障自己和家庭的生活。但是对于老年投资者来说,由于年龄、心理、技能等多种原因,理财的目标、手段都和年轻人不一样了。那么老年人理财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首先理财的目标一定要明确。除了部分资金、家庭、投资能力比较高的老年人以外,大部分的老年人理财的目标就是在安全第一的基础上,盈利相对不错。具体地说,就是先要最大限度的保本,在这个基础上考虑能达到或者超过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就很不错了。因为对大多数老年投资者来说,银行存款是最安全、最省事的理财途径。所以如果理财方式不能达到或者超过银行同期限存款,那还不如不去做。但是如果收益率可能大大超过银行存款利息,但是不能有100%或者至少有80%左右的可靠安全性,那就违背了安全第一的原则,没有必要去冒险。我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中三位老年人是如何想,如何做的。史老太按"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投资在储蓄和国债的比例占70%以上。有了这大部分的资金的安全稳定,并且确保了基础的收益,于是就可以把其它部分投资分布于债券、基金、保险等方面。曹老太儿女们均已成家立业,也不用负担,最大愿望是实现家庭资产的增值,为养老提供保障。于是否决了继续拿退休金炒股的理财模式。最终选择了货币市场基金和记账式国债。刘老头认为老年也是家庭理财的重要阶段,安排得好,会令晚年增色生辉,安排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晚年幸福。老年人投资策略应
采取守势,即以保值为目的,不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及生活。最后刘老头决定将10万元即将到期的银行定期储蓄分别投资于基金产品以及人民币理财产品,以得到更高的稳定收益。
二、在明确了目标之后,理财的手段还是根据变化适当拓展。大多数老年人对理财保值、增值的测算就是财富的绝对数字增长了。还有更好的结果就是增长的比银行存款给的利息多。这样的测算在物价平稳的时候还不错。但是如果某个阶段出现物价过快上涨的局面,此时由于宏观原因各种情况,银行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水平,此时如果还是满足于比过去的财富数字有增长,不管是买国债或者买货币市场基金,还是存银行存款,表面看收益还继续增加,但实际上财富的购买力已经在下降了。所以对老年投资者来说,也许没有专业的能力判断社会处于什么状况,但是可以有足够的经验去感觉社会物价是否变动,从而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丰富、拓宽理财手段以适应变化。比如在三位老年投资者关心和操作的各种理财产品中,企业债券、实物黄金以及未来可能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因为波动和安全的原因不被考虑。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物价可能出现波动,那么大型国有企业债券可能会有较高的收益率。而作为国家重要的国计民生企业,这些债券有担保并且很难出现破产情况。实际上真正出现破产的概率可能和国有股份制银行差不多。因此可以适当考虑。此外实物黄金也是如此。单看价格波动很大,但是拿着放心,并且可
以传给家人,而且放眼在5年以上的时间段内,最后总能和物价同步波动。
三、要活到老,学到老。在身体允许和自己乐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学习一下各种理财产品,有利于自己的操作。比如史老太就举了个例子:不少老年人之所以抢购国债,说明老年人理财知识的匮乏。目前市场上发行的凭证式国债,利率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相当,惟一优势就是可免缴20%的利息税。如果央行加息,很可能会出现国债不如储蓄的现象。而实际上能满足老年人上述理财要求的产品还很多。而曹老太也认为:现在的理财产品让人眼花缭乱,还真的要让我花些时间才能弄清楚,毕竟这可是和钱打交道,马虎不得,弄得明白了,咱老年人也受益不是?所以对老年人来说,情况允许的话,多学习不单能活跃脑子,还能为自己理财打好基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