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常听到人说,"有钱不一定幸福!"但每个人也都知道,如果总为钱烦恼,也很难称得上幸福,因为钱就跟爱情、健康一样,已成为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如今现代女性只要自己努力,不仅可以事业成功,坐拥高薪、也可以投资有道、拥有自己的房产,花钱时再不必看男人的脸色,成为财务自由的"财女"。
但对部分女性而言,"理财"似乎很远又很近。理财的门坎似乎很高,需要的知识似乎很深奥。
华侨银行(中国)董事长梁炜宁认为,"现代女性,必须具备最基本的金融知识"。渣打银行尊尚个人银行业务部董事总经理许小荣也觉得,女性一旦因为窘于理财,甚至连物质生活都受到威胁时,会削减你的生活乐趣。
六位女性理财达人,梁炜宁、许小荣、瑞银证券财富管理中国市场总监孙慈颖、好买信投资产管理公司市场总监张茹、美满人生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平、心里学博士张怡筠的建议是:按部就班,拥有存款、坐拥豪宅、投资自己,把感情、事业、婚姻、健康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
"财女"的理财智慧
到底怎样,才能称作是"财女"?
有人会说嫁了温柔老公、嫁入豪门的胡静;有人说是前中国首富--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的女儿杨惠妍;甚至还有人说,老公奥巴马成了总统,但仍坚持独立自主,懂得规划生活的米歇尔,她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女"。
似乎,"财女"的门槛比"首富"还高,评价"首富"的标准只是财富,而"财女"的标准似乎无所不包,特别对那些职业女性而言,总习惯给自身很大的压力。
"她们总是在想,'我要做一顿美妙的早餐,在上班前刷好盘子,送孩子去学校,接着在一天里做好工作、按时下班,然后准备丰盛的晚餐,帮孩子辅导家庭作业……'"雅虎现任CEO巴茨说道。而巴茨的建议是,女性应专注在一个时间里做好一件事情,而不是设法在任一时刻都表现出色。而懂得理财,无疑让"财女"们的工作显得更加苛刻。
《投资有道》想告诉女性朋友们,其实理财并不困难,困难的只是"踏出第一步"。过去的女性,所谓"理财"不外乎是"省钱"、"存钱"这两件事,但作为现代女性,也应该对"股票"、"基金"等投资工具进行接触,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建立自身的财富配置。
立刻行动
对大部分女性而言,她们对"理财"的动力,似乎远不及男性。《欲望都市》中的凯莉曾对着满屋的名牌包包,却难掩囊中羞涩的现实,她迫不得已去找前男友"Mr.Big",寻找如何使她变有钱的奥秘。
而华侨银行(中国)董事长梁炜宁的建议是,出名要趁早,"理财更是要趁早"。女性朋友们要想成为"财女",不妨从当下做起。
存款:
理财最怕只说不做,存款就是理财的第一步,从存款开始,你才有资格成为"财女"。从小梁炜宁就"有100块钱,一定不会全部花掉",刚出来工作时,面对铺天盖地的信用卡,梁炜宁更抵抗住了诱惑,避免成为"月光族"。她觉得,存款不难,女性在做财务计划时,必须先把自己的收支平衡掉,再做规划。
买楼:
渣打银行尊尚个人银行业务部董事总经理许小荣则是"买楼"的忠实拥趸,在传统"有土斯有财"的观念驱使下,房产是许小荣投资的重心。许小荣觉得,相比股票,房产投资或会更适合那些"直观"的女性投资者,房产更是代表女性独立的关键所在。上世纪80年代,许小荣便开始投资房产,买楼买铺乐此不疲。许小荣建议女性朋友,每月房贷不要超过自己收入的30%,该在薪水中留些小花销给自己,缓解赚钱压力。多年来,许小荣靠着房地产,让自己的身家翻了好几番,更重要的是,拥有房产让她不用担心未来的退休生活。
投资自己:
最好的投资,不是买股票、买楼,而是投资自己,这就是好买信投资产管理公司市场总监张茹的理念。相信很多人,都曾有过工作10年,薪水翻10倍的经历,而张茹就是最好的例子。2001年,张茹放弃了证券公司的工作,脱产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MBA。有趣的是,当时她抛掉自己手上全部的股票,正好充当她上中欧的学费。从中欧毕业出来,她进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市场部任市场部副总监,开始了自己生命中的"基金之旅"。
保障:
"男性就该对自己狠点",而"女性则该对自己好点",美满人生保险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平觉得,最好的礼物就是"保险"(保障)。每年生日,郭平都会给自己买份保单作为礼物,她觉得,一个家庭应该将其10%-20%的财富用作购买保险。有了这一层保障之后,家庭的成员才能放心地在事业上大展身手,也能轻松地做其它方面的投资。
资产配置:
瑞银证券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总监孙慈颖觉得,个人投资要学"狡兔三窟",不能把所有资产放到一个"篮子"里。本次《投资有道》采访的5位"财女"均讲究资产配置,股票好时绝不会100%配置股票,而是长、中、短期投资兼顾。孙慈颖的个人投资就呈现多元化,股票、基金、房地产、艺术品都有一些。
家庭财务规划
无论性别,"累积财富,创造更有质量的生活",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如何开始理财?由于女性对虚幻的财富"数字"没有多大兴趣,梁炜宁就建议女性朋友给自己设置理财目标,大如退休基金、购置房产,小如买个LV包包,再推算需要多少收益率。
有了欲望的女人,就像是装了喷射引擎,没有什么事做不到,当然也包括理财。
此外专家亦建议,"财女"需要的不仅是存款、房产,感情、事业、婚姻圆满也是成为"财女"的条件之一。女人绝不是为男人而活,女人活得要有自信,有自信才有能力去实现梦想,而只拥有财富是空虚的,女人必须在职场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可欠缺事业。在"财女"们看来,美满的婚姻绝对胜过嫁入豪门。
此外,对女性而言,随着年龄的变化和财富状况的变更,理财规划需要定期更新。对于拥有家庭、小孩的女性而言,理财更成为一门"显学"。
曾有人感叹,一张信用卡账单就可以毁掉一桩婚姻,"爱人可以身相许,却无法以钱相许"。而在金融海啸来袭后,更有人怀疑,家庭也要刮起"金融海啸"。家中若只有一人理财,又从没想过要与另一半谈金钱的使用,一贯"报喜不报忧",一旦遭遇资产大幅缩水,以为可独自解决,等到纸包不住火时,很可能就此毁掉一个家。
家庭就像公司,经营公司的董事会--夫妻,若同心协力,追求成长与控制风险,就能创造财务与婚姻的双赢。若控制失当,金钱就会成为婚姻的一大杀手。美国著名理财顾问戴维巴哈因此表示,"两人同心理财,效果会加倍!"
在具体的家庭理财上,巴哈建议夫妻把资金分别放进三个"篮子"里:退休篮、安全篮和梦想篮,根据夫妻共同讨论出的生活价值和目标,再把资金放入具体的篮子中。
女性朋友们需知道,在进行财富规划时,财富来源的稳定性、对未来生活质量的预期和自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将成为规划的关键。
梁炜宁 投资有道从"家"开始
她是一个事业成功而又不乏浪漫情怀的女人,身材娇小的梁炜宁,40岁出头便担任华侨银行(中国)董事长,这在银行界堪称凤毛麟角。
而家庭美满,有3个儿女的梁炜宁,更是让人羡慕,梁炜宁似乎该是每个女性职业发展的偶像。
但在梁炜宁看来,这一切都需要理财作为家庭幸福生活的保障。
"理财不等于投资,理财是合理分配个人财产,保障自己正常生活并获取投资收益。如果说拿出大部分钱妄图在短期内暴赚,这是根本错误的。"梁炜宁向《投资有道》强调。
专注家庭
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华侨银行(中)国是第一家专注于提供"家庭"金融服务的外资银行,在其贵宾客户中,华侨银行更有一半以上客户是女性。
正因为如此,在各大银行中,梁炜宁或是对女性理财心理揣摩最为准确的董事长了。梁炜宁觉得,现代女性只要自己努力,不仅可以坐拥高薪、也可以投资有道、拥有自己的房产,成为财务自由的"财女"。在家庭理财中,女性也占据更重要的位置,哪怕小孩的教育、成长,也多是由妈妈负责。
相比男性注重收益,而女性较注意服务与环境,为吸引女性客户,华侨银行布置了舒适、典雅的环境,并为客户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如今经常有女性客户在逛街时,将丈夫留在华侨银行喝咖啡,小孩在华侨银行玩玩具,自己则一身轻松去逛街。
"现代女性,必须具备最基本的金融知识。"梁炜宁给掌握家中财政大权的"半边天"们提了个醒,"风险永远和收益成正比"。
据梁炜宁透露,华侨银行(中国)中的贵宾客户中女性占了一半以上,她们主要是三类群体:民企老板、企业高管和全职家庭主妇。由于每个人或家庭的理财目标、风险承受能力、收入的固定性等因素都不尽相同,银行需为客户量身定做符合她们需求的理财规划。
梁炜宁觉得,女性的特质在于细腻,股票、外汇、期货等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对应的投资风险较高,一般女性更应选择定期的储蓄和定投,进行理财安排。
梁炜宁从小就具备了"财女"潜质,父母家庭是传统的华人家庭,讲究量入为出,"有100块钱,一定不会全部花掉。"这是梁炜宁最质朴的理财概念。在梁炜宁刚出来工作时,也曾面对如今职场新人的诱惑,到处是铺天盖地的信用卡,但梁炜宁却始终清楚,自己是否有能力还本付息。
抵抗住诱惑,避免成为"月光族",是梁炜宁给出的建议。梁炜宁觉得,女性在做财务计划时,必须先把自己的收支平衡掉,再做规划。
同时梁炜宁觉得,出名要趁早,"理财更是要趁早"。
资金存在一定时间价值,若20岁时做投资,哪怕收益较低,但因为存在复利,一定能取得较好收益;而若等到40岁再开始投资,又想取得足够的退休基金,则必需取得更高的收益,而女性风险的承受能力又随着年龄递增而递减,若年龄大时才考虑投资,必将把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在梁炜宁个人的财富规划中,基本分为三块:一部分是短期的现金,足够一个家庭6个月花费的现金流,她觉得,在金融海啸的大背景下,这部分资金必须留够;第二是些中长期的投资,如股票及保本的银行产品;第三是长期投资,如房地产、保险以及一些银行理财产品。
在梁炜宁的股票配置中,也分为两块;一部分是长期投资配置,一部分是短期的投资,长期投资多为蓝筹股,每年有较固定的分红,比较稳健,短期投资则更多为概念股,跑些短线。
此外梁炜宁表示,随着年龄的变化和财富状况的变更,女性理财规划需要定期更新,一般她每年至少会对理财规划做次检视。梁炜宁提醒,财富来源的稳定性、对未来生活质量的预期和自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将成为女性理财规划的关键。
小小巴菲特
既然,理财服务以"家庭"为中心,又怎能离开小孩。华侨银行希望以贴心形象进入中国家庭,推出"小小金融家"儿童储蓄计划,希望帮助父母培养小孩的理财意识。
此系列儿童理财产品起存金额只需人民币100元,且不设账户管理费,引导孩子用好手里的零用钱,通过积少成多的方式,从小养成储蓄的好习惯,为日后理财打好根基。通过寓教于乐,专属的小小金融家俱乐部护照从小培养儿童的理财意识;边游戏边储蓄的积少成富地图和"致富金币"贴纸,有效帮助孩子培养储蓄习惯;简明易懂的"我的记账簿"让孩子轻松学会管理自己的零用钱。
梁炜宁觉得,在小孩年幼时,未必要培养投资意识,但可以培养小孩的消费意识。让他分清楚"想要"和"必要",量入为出,只有先攒钱才能进行消费。"小孩子总想当然,父母就是取款机",父母必须让小孩知道,钱不是自动就出来的。
在梁炜宁自己对小孩的教育过程中,也始终注意培养小孩的理财意识。小孩很容易觉得钱是理所应当的,但梁炜宁让小孩明白,"钱必须靠自己去挣"。在梁炜宁家里,零花钱是和学习进度、家务挂钩的,所获得的回报都会存进各自的银行账户,零花钱由小孩各自独立支配。根据"小小金融家"计划,小孩账户里刷卡划出的每笔钱,父母手机里都能收到短信,在可控范围内,小孩拥有相对的自由,让他们了解"钱"的流入与支出,自然而然的让孩子养成理财的好习惯。
在给予孩子相当的自由后,梁炜宁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两个大孩子的理财性格完全不同,老大恨不得把每分钱都用掉,而老二则正好相反,恨不得一分钱都不花。尽管家庭条件优越,但梁炜宁还是希望自己小孩接受的教育是,"先苦后甜"。
随着小孩的长大,特别是进入初中后,梁炜宁更开始注意对其金融知识的培育,她会耐心向孩子解释,什么叫金融海啸,股票又是怎么回事,虽然小孩一时还难以理解,但她相信这会逐渐"累积"小孩的金融知识。2008年,梁炜宁甚至还给老大、老二各买了100股股票,两个小孩在股票上涨时很关心自己的投资绩效,看到钱增多会很开心,而一旦股票下跌,就开始漠不关心,"这和一般投资者心态,非常类似"。
因切身感受到投资理财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力,梁炜宁让三个子女从小就有风险意识,目前投资理财成为母子间的共同话题之一。
"投资有道,从'家'开始",梁炜宁觉得,过去几年的中国金融市场是一个心浮气躁的年代,女性投资者应更注意其风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低风险博取高收益只能是黄粱一梦"。
许小荣学会平衡理财
在工作中,渣打银行尊尚个人银行业务部董事总经理许小荣是个急性子,语速远超常人;但若谈到个人理财,许小荣就仿佛练起了瑜伽,缓慢而优雅。
"理财要讲究身心平衡",许小荣向《投资有道》说道。
自2008年初,许小荣来渣打(中国)后,其设计产品均为保守型的产品,尽管2008年股市暴跌,但按照她的资产配置方案,其净值波动仅在5%之间。累积20年的投资经验,许小荣觉得,资产配置才是女性应掌握的"平衡理财"之道。
从零开始的理财专家
和大多数人一样,许小荣大学读心理系毕业后,就进入金融行业,运用基金、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逐一完成购屋置产、退休储备、每年出国旅游等梦想,实现了财富自由,给自己及家人一个舒适又有质量的生活。
尽管身为投资专家,但许小荣并不是靠"炒股"赚快钱,而是凭着自己"从零开始",一步一步进行理财,才让美梦成真。这个靠投资成功累积财富的真实案例,正是广大女性所能借鉴的。
小时候,父母对许小荣实施"套餐制"管理,许小荣的零花钱得支付学费、早餐、玩具等各种费用。"那时觉得蛮可怜,用来用去都不够",许小荣笑着说道,那时她经常和妹妹商议,是否不吃早饭把钱省下来买铅笔。
"理财就是,你要买A就没B",许小荣觉得,虽然童年不能无忧无虑,但这也教会了她财富规划的重要性。精打细算的经历告诉许小荣,理财不等同于投资,理财是合理分配个人财产,而投资只是理财一部分。
1987年,许小荣开始进入投资领域,但当年10月19日美股暴跌,恒生指数跟随下跌420点,幅度超过10%,在停市4天后,开市后巨大的恐慌性抛压使指数急挫1120点,单日跌幅超过30%。"我一个礼拜都没有睡觉",许小荣表示。其后,许小荣又曾经历1991年、1997年两次金融风暴,以及本次金融海啸。
20多年的投资经验,也使得许小荣越来越保守,越来越讲究资产配置。
"女性,必须要学会做投资。"针对很多女性只是简单把钱放在银行做定存,许小荣觉得,通胀会吃掉购买力,而银行的简单定存,或会使得几年前能买个LV包的钱,几年后只能买个Coach包。所以在许小荣的资产配置中,首先是股票等金融投资。
其次,在传统"有土斯有财"的观念驱使下,房产也是许小荣投资的重心。许小荣觉得,相比股票,房产投资或会更适合那些"直观"的女性投资者。上世纪80年代,许小荣便开始投资房产,首家房是用于自住,许小荣特别看重舒适等居住环境;而随后进行的房产投资,多为住宅及商铺,许小荣便开始注重投资收益率。"每月还贷费用,我从不超过收入的30%",许小荣觉得,投资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影响生活品质。
房产投资是大事,她来上海工作一年多,经常把宝贵的周末时间用来和丈夫一起看房,寻觅合适的自住、投资标的,"买房,一定要之前多做功课",她强调。在许小荣资产规划中,房产投资属于长期投资部分。
第三,许小荣一定会留些半年左右的流动资金,一部分用于现金储备,另外也会留出一部分作为股市短线进出。许小荣的股市投资部分,分为长期投资及短线部分。当市场下滑很凶时,许小荣便会进入,而当短线涨幅剧烈时,她就会卖出。但许小荣并不建议,投资经验并不丰富的女性,采取这类投资模式。
第四,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小荣将更多投资用于保障,如人寿保险,年金等,用作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我可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许小荣笑着说道。
留出退休保障
许小荣觉得,人生有两大悲哀,第一个是"走"得太早,却还有一大笔钱花不完;而另一悲哀在于,"走"得太慢,钱却已经花光了。
由于家庭遗传的原因,许小荣总觉得自己的寿命会很长,甚至在选择保险年金产品时,她选择了个年金能领取到120岁以上的产品。
许小荣觉得,女性理财要注重"平衡",投资标的不能大起大落,若因投资失败,导致情绪大幅波动,也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平衡"还在于退休金的规划,对于女性来说,寿命通常要长于男性,而消费能力却绝不亚于男性。按照她的预计,退休后至少需要工作时70%左右的收入,生活水准才不会出现明显下降。
在大学刚毕业时,许小荣还不接受买保险,她总觉得自己就是做投资的,肯定能做出比保险更佳的回报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小荣却开始后悔,没有在年轻时买保险。而身边朋友曾因生病没有收入而影响家庭,让她觉得,保险还是必需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保险费率也会变得越来越高,"保险,不仅是保护自己,还是保护自己的家人。"
此外,许小荣还建议职场新人,尽早做储蓄计划。很多女孩子手上都存不住钱,而基金定投、保险等,都属于强制储蓄。许小荣刚毕业时也曾是个"月光族",直到有一天她发誓自己一定得存下钱,于是此后她不管市场如何,都会进行定投与储蓄。在她看来,"定投"是每个女性应该养成的习惯,正所谓"集腋成裘"。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小荣的投资愈来愈追求稳健和保障,高收益率不再是其追求目标。她建议广大的女性,每月能储蓄多少钱是可以固定的,再算出今后需要的退休基金,就能算出何时退休,以及相应的报酬率。
"退休规划,越早做越好",许小荣向广大女性建言。如今许小荣的退休基金相对稳健,每年她都会做一次检视,即便2008年金融海啸来袭,也并没动摇其退休基金的根本。
"金融风暴,以后一定还有",许小荣曾遇到很多觉得自己很有"投资天赋"的投资者,但她的回答却是,"市场好时,大家都很有天赋"。如今许小荣非常乐于与人分享投资经验,她觉得女性投资者一定得有风险意识,"不要经过多次金融风暴后,才知道怎样投资"。
而谈到女性最喜欢的"购物",许小荣也颇有自己的哲学。"市况越差,我买得越多",许小荣特意"show"了下她的手表,得意地表示,一款在"sars"时买的手表,市价5万多却只花了2万多港元,"如今已升值了"。显然,"逢低进场"正是许小荣的理财哲学。